淤地坝的作用效益

2025-02-19 17:14:1282 次浏览

最佳答案

“沟里筑道墙,拦泥又收粮”,这是黄土高原地区群众对淤地坝作用的高度概括。通过调查表明,淤地坝在拦截泥沙、蓄洪滞洪、减蚀固沟、增地增收、促进农村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延安市宝塔区副区长王建军说:“淤地坝建设无论是在生态建设,还是在增产粮食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地的群众形象地把淤地坝称为流域下游的“保护神”,解决温饱的“粮食囤”,开发荒沟、改善生态环境的奠基石。 淤地坝在工程运行前期,可作为水源工程 ,解决当地工农业生产用水和发展水产养殖业。对水资源缺乏的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环县七里沟坝系平均每年提供有效水资源160多万立方米,常年供给厂矿企业,并解决了附近4个行政村7000多头(只)牲畜的用水问题。“十年九旱”的定西县花岔流域,多年靠窖水和在几十里外人担畜驮解决人畜饮水。通过坝系建设,不仅彻底解决了水荒,而且每年还向流域外调水50多万立方米,发展灌溉2000余亩。

同时,淤地坝通过有效的滞洪,将高含沙洪水一部分转化为地下水,一部分转化为清水,通过泄水建筑物,排放到下游沟道,增加了沟道常流水,涵养了水源,同时,对汛期洪水起到了调节作用,使水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据黄委会绥德试验站多年观测,陕西绥德县韭园沟小流域,坝系形成后,人、畜数量增加一倍多,发展水地2700多亩,沟道常流水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两倍多。 淤地坝建设解决了农民的基本粮食需求,为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退耕还林还草,发展多种经营创造了条件。昔日“靠天种庄园,雨大冲良田,天旱难种田,生活犯熬煎”的清水河县范四夭流域,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治沟打坝,带动了小流域各业生产,2001年流域人均纯收入达1970元,电视、电话、摩托车等高档产品也普遍进入寻常百姓家。绥德县王茂庄小流域,有坝地400多亩,在人口增加,粮食播种面积缩小的情况下,粮食总产却连年增加,使大量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耕地面积由占总面积的57%下降到28%,林地面积由3%上升到45%,草地面积由3%上升到7%。坝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15%,产量却占流域粮食总产的67%。实现了人均林地36亩,草地5亩,粮食超千斤。环县赵门沟流域依托坝系建设,累计退耕还林还草3250亩,发展舍饲养殖1575个羊单位,既解决了林牧矛盾,保护了植被,又增加了群众收入。目前黄土高原区已涌现出一大批沟里坝连坝,山上林草旺,家家有牛羊,户户有余粮的富裕山庄。

另外,淤地坝的建设,坝顶成为连接沟壑两岸的桥梁,大大改善了山区的交通条件,促进了物资、文化交流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定西县水土保持局张振科局长说,全县建成的淤地坝有90%以上成为交通道路。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