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全文及解析

2025-02-20 08:53:2168 次浏览

最佳答案

《弟子规》全篇及解释

一、总序

作为子弟应谨守的规戒,古圣先贤所传下的教训,首先强调孝顺与敬长的重要性,其次则是敬业与守信。多关爱众生,亲近有仁德之人。在德行培养后,应去学习经典知识。

二、入则孝

父母呼唤,应迅速回应;命令执行,不得懒惰。对父母的教导需恭敬聆听,责备要接受。为父母提供舒适的冬季与夏季生活条件,定时问候他们的起居。出门前报告,归家时面对父母。事无论大小,不得擅自作主。即使小物,也不可私自收藏。关心父母喜好,尽力准备,避免他们厌恶的事物。身体不适,需让父母担心;品德败坏,让父母蒙羞。父母喜爱我,孝顺不难;父母不喜,真贤能孝顺。劝谏父母改正过错,态度和颜悦色,声音柔和。即便劝谏不入,也应和悦再劝。父母病痛,应亲自尝药,日夜侍奉,不离左右。守丧三年,心存哀伤,改变作息,停止享用酒肉。丧期完毕,逢年过节祭祀要竭诚尽意;对死去的父母,尽孝如同生前。

三、出则悌

兄弟之间,友爱与恭敬是兄弟和睦的关键,这即是尽孝。财物应轻视,怨恨便不会产生;言语忍耐,忿怒自然消失。饮食或行动时,让长辈在先,晚辈在后。遇到长辈,立刻问候;长辈无话,恭敬退下。称呼长者要有礼貌,不可直呼其名;在长者面前,避免显露出自己的能力。路上遇到长辈,立刻下马或下车;即使过了百步,也要等候。长辈站立时,晚辈站立;长辈坐下,方能坐下。在长辈面前,声音要低,但不可让人听不清;进出时,要快,离开时,则缓慢。对叔伯如同对待父亲,对堂兄弟如同对待兄弟。

四、谨

早起晚睡,珍惜光阴。早上漱洗,便溺后洗手。帽子正、衣纽结、袜与鞋均紧实。帽子衣物有定位,不可随意摆放。衣服整洁,不在于华丽;对上对下,合乎身份与家庭。对饮食无挑剔,适量适时,避免暴饮暴食。年少时不可饮酒,饮酒醉态丑陋。走路从容,站立端正,作揖深,拜礼恭敬。不可踩门槛,不歪斜站立,不曲脚蹲坐,不摇动大腿。拉开窗帘轻缓,转弯绕大圈,不触碰尖角。拿空器具如同拿满,进入空房间如同进入满房间。做事不急躁,不畏惧困难,不轻率询问。进入他人门,问清谁在;进入房间,先出声告知。他人问及,应说出自己的名字,「吾」与「我」无分别。使用物品,须先请求;借用物品,及时归还。

五、信

说话以信用为先,欺诈与虚假绝不可行。说话多不如少,说话要算话,不可花言巧语。刻薄话、脏话、流里气的话,戒之在心。未确认的事情,不要轻言,未了解的事情,不要轻传。不适宜的事情,不要轻易答应;轻易承诺,进退两难。说话语气要加重而缓慢,避免急躁与模糊。别人说长论短,与己无关,不要多管闲事。看见别人的优点,要努力向其看齐,纵然相差甚远,渐进可得。看见别人的缺点,要自我反省,犯错要改正,未犯则为警惕。品德、学问、才艺不足,要努力提升;衣服、饮食不如人,不必忧虑。听到别人的批评不生气,听到赞美不高兴;坏朋友会来,好朋友会远离。听到赞美心生戒惧,别人指出过错反而高兴。无心之过叫「错」,有意之过叫「恶」。犯错能改,等同无过;极力掩饰,罪过增加。

六、泛爱众

任何人均应被爱,因为大家同享一片天与土地。品德高者自然声名高,人们所重,不在于容貌。才能大者,希望人看重,但人所服,不在于大声说话。自己有才能,不自私自利;他人有才能,不轻视毁谤。不谄富,不骄贫,不喜新厌旧。别人不得闲,勿去打扰;别人心不安,勿去打扰。别人的短处,不要揭发;别人的隐私,不要传播。说别人的好处,是优点;别人知道后,会自我勉励。揭别人的短处,是罪恶;既惹人恨,也会带来灾祸。彼此赞美优点,建立好品德;若有过错不愿相劝,损了德性。给人东西与拿人东西,要清楚明白,给人多,拿人少。要求别人前,先问问自己,自己若不想要,立刻停止。有恩一定报答,有仇则忘掉;报怨时间短,报恩时间长。对待仆人婢女,端庄而慈祥宽厚。用权势服人,不可能;用真理服人,心服口服。亲近仁者,无限好,品德日益增进,过错减少。不亲近仁者,无限害,小人进入生活,事事失败。

七、余力学文

不努力实践德行,只知学习知识,会越来越浮夸,将来不知成为何人。只知努力实践,不愿学习知识,会放纵自我意见,不明真理。读书要心到、眼到、口到,非常要紧。刚读一本书,不可羡慕另一本;进度未完成,不要进入另一个。给自己订的进度宽,但要求必须做到;工夫到家,所有阻塞就会畅通。心中有疑惑,记下来,遇到适当的人就请教,一定要找到正确的答案。房间清爽,墙壁干净,桌案整洁,笔砚放正。墨偏心不正,字不好写,心病了。经典书籍摆放有序,读完后归位。即使有急事,也要收束整齐;缺损立即修补。不是圣贤的书籍,摒弃不看,避免蒙蔽耳目,坏心志。不自暴自弃,圣贤之路可循。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