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
最佳答案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
过程方法:以学生自学为主,自己解决课文的翻译,大体理解文章的意思。在诵读中探究作者怎样提出论点展开论证。
情感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学会取舍,明辨是非,做一个有“大义”的人。
教学重点:在诵读中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作者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孟子所提倡的舍生取义的现实内涵。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语设计
引入现实生活中的选择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引出《鱼我所欲也》的主题。
二、自由朗读,初步感知“义”
1、教师示范。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出示朗读标准。
3、师生补充介绍孟子的生平、政治主张、生活的时代背景。
三、细读课文、疏通积累“义”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疏通文意。
2、小组交流互相指正,向教师质疑。
3、教师点拨
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文章内容,通过诵读和合作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四、研读课文,探究“义”的论证
(一)探究论点:
1、文章用哪一句话提出论点?
2、关于本文的论点,有的说是“舍生取义”;有的说是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违背“义”,“舍生取义”是最高境界。你同意哪个观点?
(二)探究论证过程:
1、文章的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
明确:论点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为了引出论题,符合逻辑和情理。
2、孟子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逐层展开?
明确:孟子运用了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等方法,层层深入地展开论证。
3、找出能证明文章论点的诗句或事例。
(三)探究重难点句子含义:
1、“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
2、“本心”具体指什么?这与“舍生取义”有何联系?
明确:“本心”指“羞恶之心”,是“义”产生的基础。
五.精美朗读,品读“义”的语言
通过诵读,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深入理解文章。
六、领悟思想,拓展延伸“义”
通过情境设置,让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如何实践“舍生取义”的观念。
七、总结回顾:
通过教师总结,回顾学习内容,强调“舍生取义”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作业设计:结合生活体验,以“选择”为话题,写一篇小作文。
通过回顾和实践,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