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第四章:光现象》

2025-02-27 15:45:3573 次浏览

最佳答案

【 #课件# 导语】多媒体教学课件是指根据教师的教案,把需要讲述的教学内容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视频、音频、动画)图片、文字来表述并构成的课堂要件。它可以生动、形象地描述各种教学问题,增加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下面是 无 整理分享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第四章:光现象》,欢迎阅读与借鉴。

 

【 平面镜成像 】

 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了解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图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重、难点:1、利用试验、现象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平面镜成像原理。

 教学器材:蜡烛、平面镜、纸、玻璃、球面镜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光是沿传播的。2、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3、作图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①试验:平面镜可以成像,为什么?

 ②学生探讨:平面镜成的像有什么特点?

 ③讨论:把镜后面的水银去掉,还能成像吗?

 进行新课:

 1、学生试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器材:蜡烛、纸、玻璃、尺

 步骤:①试验装置如何?步骤如何?

 ②要策什么数据?要注意什么问题?

 ③能得出什么结论?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3)、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现象:水面成像……(可详细讲解)

 3、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2)、讨论:水银面起什么作用?窗户上的玻璃能否成像?如何成像?

 4、球面镜:

 (1)、凸面镜:可以使光线发散,可以开阔视野,常用作观后镜。成什么像?

 (2)、凹面镜:可以使光线会聚,常用作太阳灶、汽车头灯……成什么像?

 学生讨论:球面镜的应用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时习在线本节内容。

 完成课本后习题。

 写出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00字以上)

 教学后记:

 要补充必要的知识点:如距离、虚实、原理等。

 

【 光的折射 】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

 了解光的折射的现象。

 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的偏折规律。

 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重、难点:掌握光的折射规律的内容。利用试验、现象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教学器材:激光源、透镜、水、纸、角度测量器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说明光是沿传播的。

 2、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另一种介质,就会在介质表

 面发生,其反射角入射角。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①现象:筷子折了、图像通过玻璃后变形了?是什么原因?

 ②光的直线传播……均匀介质,如果介质不均匀,光的传播不是直线吗?同学们猜一猜

 进行新课:

 1、试验: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线向哪个方向偏折?

 (先让学生猜想:光线会往哪边折?)

 结果:

 2、光的折射规律:

 (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

 (2)、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结果:在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

 光垂直界面射入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4、有关现象:

 (1)、池底变浅:做图说明

 (2)、筷子弯折:做图说明

 (3)、海市唇楼:做图说明

 (4)、渔民刺鱼:做图说明:

 (5)、通过透明物质看物体,都是折射现象,成的都是虚像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课本练习。

 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实例(200字以上)

 教学后记:

 折射的三种情况要清晰,能做图。

 折射现象的解释:教师应先示范

 §4—5光的色散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2、过程和方法

 探索色光的混合和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亲身的体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亲身的体验与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探索的积极性。

 重、难点:

 1、掌握光的三原色、颜料的三原色

 2、知道决定物体颜色的因素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无……前面无相关内容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①我们为什么可以看见物体?……物体有光线射入我们的眼睛。

 ②学生探讨:光线是如何传播的?

 ○3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什么?

 ○4生活中有哪些光的折射现象?

 进行新课:

 1、光的色散现象:彩虹现象

 实验:三棱镜分解太阳光

 光谱:红、橙、黄、绿、蓝、靛、紫

 2、光谱中红光偏折程度最小,紫不偏折程度

 3、物体的颜色:

 (1)、试验:光的色散……说明什么问题?

 结论:白光是由各种颜色的光组成的,不同颜色的光混合后会变成其他颜色。不同颜色的光分散的过程叫光的色散。

 (2)、颜色之迷:不透明物体: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

 透明物体:由透过的色光决定。

 (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4)、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