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给我有关牛顿的名言和故事
最佳答案
有关牛顿的名言:"我之所以比别人看得更远,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故事1:
牛顿自幼双亲离弃,性格上多是偏激自负之处,言语不禁,得罪了不少人,而他偏又心胸狭窄,睚眦必报,若是有人触犯了自己,便会遭至倾力报复,甚至不惜利用学术和行政(这是他晚年当上大官之后)的手段压制。和他争论最多的便是大他13岁同为皇家学会会员的罗伯特·胡克,此人亦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大物理学家,他发明了很多东西,诸如湿度计,量雨器,螺旋弹簧,万向节等等,在物理学中物体的形变和外力成正比的胡克定理也是大大有名。他身世与牛顿也有相仿之处,妒忌心之强却远甚牛顿,他可不愿意看到这位初出茅庐的年青人就此大红大紫,将自己的风头压了下去。
胡克首先找到的茬子是牛顿的反射望远镜,他以长辈的口吻对牛顿的新发明反射望远镜再三挑剔,并说如果给他时间他作出来的还要好的多。不仅如此,胡克还强扣着牛顿的论文不发表,硬说他的光学理论不值一哂。
生性要强的牛顿哪里受的了这个,一场大战就此引发。这些年牛顿一直专注于光学的研究,战火便从光学领域燃起,而这一战便是六年之久。
开始二人还都仅囿于学术范围,但很快胡克就相形见绌,他虽也是一位罕见的奇才,然而在博大精深的牛顿面前,他的才智也仅剩下一些微不足道的小技巧而已。胡克的数学功底相比牛顿不啻霄壤,很多实验也是毛毛糙糙,漫不经心,而牛顿在学术上向来是兢兢业业,胡克的纰漏焉能逃过牛顿那如炬目光,他甚至找出了胡克的看家法宝--显微镜原理的错误,并当众公布了出来。
胡克羞恼之下,也纠集地当时全欧第一流的物理学家对牛顿的光学理论发难,其时牛顿的理论发轫未久,基础薄弱,漏洞实多,因此牛顿一边回击,一边迅速弥补了很多缺陷,为了替自己的观点辩护,1675年他在实验中发现了著名的牛顿环现象,这也是光学中极重要的一个发现。
后来牛顿和胡克之争逐步演化为人身攻击,这一点上他们也是棋逢对手,胡克言辞亢烈,牛顿用语尖刻,却是谁也奈何不了对方。二人都被这场论战弄得筋疲力尽,唯一得益的倒是光学本身,这几年的发展乃是百年间最为迅速的。
孰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来自欧陆的大数学家莱布尼兹就微积分的发明权的问题要也和牛顿争个高下。这场风波原是牛顿的好友,另一位数学家科林斯引发的。
当年莱布尼兹在数学上刚展露头角,年少气盛,便以外交使节的身份来到英国,名曰研究,实是挑战,英国皇家学会派出的迎战人员便是科林斯。这莱布尼兹极是了得,三言两语便将他驳得体无顷漏差完肤,科林斯焉能服气,他拿出了牛顿锁在柜中的手稿,上面都是牛顿数学思想的精华,比如二雀皮项式定理,流数法等。
莱布尼兹一看之下不免大惊失色,一声不吭地就回了国。科林斯固然是不辱使命,得胜还朝,却在学界留下一桩公案。几年后莱布尼兹发表了世界上第一篇关于微积分的论文,在那篇不到六页的文章里他采用了比牛顿高明的微积分符号,直到今天还被广泛使用,但这却也不能说不受当年牛顿手稿的启发。
牛顿知道后大是愤怒,以他个性之强,便是全天下的人与他作对也不见得会屈服,他马上写信将莱布尼兹痛斥一番,自此二人也是你来我往,不亦乐乎。
终于连牛顿自己也不能忍受了,他在给胡克的一封信里明智地宣布退出争执,那封信是这样写的:"笛卡儿先生所做的是搭了一座梯子,而您则使梯子升得更高了一些,……如果我能看的更远一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最后那句话向来被用来引证牛顿为人是如何的谦逊,但大家都看的出来,牛顿的意思是我可并没理睬什么梯子,我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这只不过暗含对胡克的讥讽而已。
尤令人啧啧称奇的是在这几年的无尽纷扰之中牛顿居然还能静下心来构思出古今第一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书中他模仿了欧几里德的几何公里化体系,综合前人的经验和自己的创新,奠定了经典物理学的根基:著名的牛顿三定律。
故事2:
牛顿童年时善于开动脑筋,喜欢制作各种玩具,而且做得十分精巧。12 岁那年,他上了中学,寄宿在一个开药店的人家里。他是个好动的小房客, 不断地搞一些小把戏,用斧头、锯子和锤子制作各种奇怪的小玩具。有一次, 他制作了一架小风车,他又活捉了一只老鼠,把老鼠捆在风车轮子前面的踏 板上,并且在老鼠的前面放上一粒玉米。这粒玉米让老鼠看得到却又吃不到。 饥饿的老鼠为了吃上这粒玉米,就拼命往前跑。踏呀踏,就这样带动了风车 的轮子。还有一次,他用木箱和玻璃瓶做了一只水钟。他将适量的水注入木 箱,箱内滴出的水流控制着钟上时针的转动,每天黎明时水钟能按时滴水到 他脸上,叫他醒来,催他早读。
牛顿除了喜欢制作各种复杂的机械玩具和模型外,还钻研反射镜和透 镜,钻研化学。他也很喜欢绘画,常在卧室的墙壁上用木炭画素描。在他闲 静的时候,他也喜欢写诗。
14 岁时,他充满理想,不停地思考学习中的各种问题。然而,他的亲戚 却不让他读书,把他带到田里去干活,要他种田谋生。此外,还要学习做生 意。牛顿却不喜欢这一套,常常偷偷地一个人躲在小树林后面读书。他的舅 父发现了,只好摇头,无可奈何地对他说:“还是回去念你的书吧,要么你 是一个无所事事的大废物,要么你是一个大天才。”
18 岁时,牛顿到剑桥大学读书,毕业后留校。26 岁时,他的恩师推荐他 上剑桥大学。他在剑桥大学从事了长达 30 年之久的科学研究和教学活动,并 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有一次,牛顿坐在苹果树下思考问题,忽然一只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 这一平常而又平常的自然现象引起了牛顿的深思。他从苹果落地想到地心引 力的存在,想到这种引力可能同时存在于整个宇宙之中,想到地球与整个天 体的运动,他得出结论:“宇宙定律就是质量与质量之间的相互吸引。”由 苹果落地而受到启发,牛顿终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其实苹果落地的故事, 只是说明牛顿勤于思考罢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决不是凭一时的灵感想出 来的,而是他在继承前人的科学成果的基础上勇于不断探索的结果。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