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葫芦基本信息

2025-03-02 05:38:2786 次浏览

最佳答案

简介:油葫芦,学名Cryllus testaceus wallker,隶属于直翅目蟋蟀科。体长20~30毫米,宽6~8毫米,触角褐色,长20~30毫米,体色多样,包括黑褐色、黄褐色等。全身油光闪亮,头部黑色,呈圆球形,颜面黄褐色。前胸背板黑褐色,有左右对称的淡色斑纹,侧板下半部淡色。前翅背面褐色,侧面黄色。尾须很长,能超过后足股节,色较浅。雌虫的产卵瓣平直,比后足股节长。

分布与生境:油葫芦在我国分布极广,几乎各省都有,分布较多的省份有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广东、广西、贵州、云南、西藏、海南等。此昆虫喜欢栖息在田野、山坡的沟壑、岩石缝隙中和杂草丛的根部。以各种植物的根、茎、叶为食,对大豆、花生、山芋、马铃薯、栗、棉、麦等农作物有一定的危害性。白天隐藏在石块下或草丛中,夜间出来觅食和交配。

种群现状:油葫芦的品种较多,常见的品种有体色偏黑的“黑葫芦”,体色偏棕的“红油葫芦”。有一种称“琵琶翅”的,翅长,末端钝圆,可盖过尾须的1/3,其鸣声洪亮。有一种翅翼很薄而透明的,称“玻璃翅”或“薄翅”,鸣叫的声音较低而发飘。一种称为“长翼”的,翅长但端部不宽,声音一般是中音。鸣虫爱好者编了个顺口溜:飞翅贵,玻璃脆,琵琶脆、长翼亮。这是内行对它们的评价。头部额高着称为“寿星头”;头圆者宽者称为“蒜头”;头浑圆者称为“珠头”。三者中以“寿星头”为贵。

鸣声:油葫芦的鸣声,其音节大致有两类:一类的鸣声如“居---、优、优、优”,象是油从葫芦中倾注出来的声音,是名副其实的油葫芦,此为佳品;另一类鸣声如“吉、吉、吉”,则属较次者。

饲养方法:油葫芦的饲养首先须解决饲养器。饲养器因各地的传统习惯不同而不同。饲料以植物饲料为主,可喂给丝瓜、南瓜、包菜叶、青菜叶、苹果、米饭粒等。入冬时,可喂点猪肉末或牛肉末,以增加其体内脂肪,加强其抗寒能力。饲料要经常变换品种,不要老喂一种。进入冬季前,应注意采取保暖措施,将其放入葫芦内饲养,外面可裹层棉花。它在葫芦内仍能鸣叫,当感到温热时会发出“热叫”,若温度降低时,它又会发出“冷叫”。不论冷叫、热叫,每次听到叫声就应加给食物。

药用价值:油葫芦可作娱乐昆虫,作观赏、鸣虫或争斗用。亦可入药。性味归经:甘、淡、咸,寒。入肾、肝二经。用法用量:内服,研粉3一5克,外用调敷。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河北、山西、浙江、湖南、台湾、广东等地。药材的采收与储藏:秋季在潮湿处及柴草堆下捕捉,用沸水烫死,晒干或烘干备用。拉丁名:Cryllus testaceus wallker。考证: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扩展资料

油葫芦又名结缕黄、油壶鲁,由于其全身油光锃亮,就象刚从油瓶中捞出似的,又因其鸣声好像油从葫芦里倾注出来的声音,还因为它的成虫爱吃各种油脂植物,如花生、大豆、芝麻等,所以得”油葫芦”之名。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