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寺桃花的启示是什么?

2025-03-04 23:55:2398 次浏览

最佳答案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体裁】:七言绝句

--------------------------------------------------------------

【格律】:○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人间四月芳菲尽,

○○●●○○●

山寺桃花始盛开。

○●○○●●△

长恨春归无觅处,

○●○○○●●

不知转入此中来。

●○●●●○△

--------------------------------------------------------------

【注释】:

1.大林寺:在江西庐山附近。

2. 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3. 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4. 山寺:指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5.长恨:常常埋怨。

6.春归:春天回去了。

7.觅:寻找。

8. 不知:岂料、想不到。

9. 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下邽人(今陕西渭南县附近),生於唐代宗大历七年,卒於武宗会昌六年。贞元进士,官至校书郎、赞善大夫,后因宰相武元衡事贬江州。长庆时,累迁杭、苏二州刺史,后任太子少傅,因不缘附党人,乃移病分司东都。会昌二年,以刑部尚书致仕,最后卒於洛阳的香山。白居易文章精切,尤工诗,作品平易近人,老妪能解,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晚年放意诗酒,号醉吟先生。初与元稹相酬咏,号为「元白」,又与刘禹锡齐名称为「刘白」。著有《白氏长庆集》等。

--------------------------------------------------------------

【前言】:

这首七绝是一首纪游诗,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初夏作于江州。诗意是说初夏时节诗人来到大林寺,山下四月已是大地春回,芳菲已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盛开的桃花。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