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森林防火条例

2025-03-07 01:25:45117 次浏览

最佳答案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有效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辖区内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第三条 森林防火工作实行分级负责、预防为主、科学扑救、积极消灭的方针。第四条 森林防火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森林防火工作制度,逐级签订森林防火责任书,将森林防火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内容。

 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单位和个人承担其经营区域内的森林防火责任;实行承包、租赁的,合同中应当包括森林防火责任等相关内容。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预防森林火灾、保护森林防火设施、报告森林火情的义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基层林场(所)森林防火能力建设。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森林防火指挥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本辖区的森林防火工作。

 森林防火指挥机构的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森林防火法律、法规的宣传和组织实施;

 (二)协调解决本辖区部门之间、地区之间有关森林防火的重大问题;

 (三)指导和监督森林防火责任制的建立,组织有关部门对森林防火工作的检查,督促森林火灾隐患整改;

 (四)指导森林防火队伍的组建,组织开展森林防火培训和森林火灾应急预案演练;

 (五)组织、协调和指挥森林火灾的扑救,指导和监督森林火灾的调查、评估工作;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第六条 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森林防火的监督和管理工作,承担本级森林防火指挥机构的日常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相关的森林防火工作。

 有森林防火任务的乡(镇)人民政府的森林防火指挥机构负责本辖区的森林防火工作。

 伊春市、大兴安岭地区的森林防火主管部门由本级人民政府(行署)确定。第七条 森林防火工作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或者管理区域的,有关人民政府或者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森林防火联防机制,签订联防协议,划定联防区域,明确联防职责,协同做好联防区域内的森林防火工作。达不成一致联防意见的,由各方共同的上一级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协调确定。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森林防火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应当由政府承担的森林防火经费纳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并按照有关要求完成森林防火年度投资计划的资金投入。

 森林防火经费主要用于森林火灾的预防、扑救和基础保障等工作。第九条 县级以上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对在森林防火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支持森林防火的科学研究,推广和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科学防火扑火能力。第二章 森林火灾的预防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上一级森林防火规划,结合实际编制本辖区的森林防火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森林防火规划,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储备必要的森林防火扑救物资和器材,并定期进行补充、更新和检修。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编制森林火灾应急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林业主管部门备案。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森林火险监测、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加强森林火险气象自动监测站建设,提高森林火险等级预报的准确率和时效性。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及时提供天气预报和森林火险等级预报信息,必要时应当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第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应当建立森林火险预警响应机制,做好森林火灾的预防和应急处置等各项准备工作。对易引发森林火灾的可燃物,应当及时清除。必要时,可以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实施计划烧除。第十六条 省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森林防火实际需要,利用现有军用、民用航空基础设施,建立相关单位参与的航空护林协作机制,完善航空护林基础设施。

 航空护林巡护区所在地的人民政府应当配合、支持航空护林工作。

 航空护林站应当配备专业人员,加强业务培训和演练,做好空中巡护和地面保障,积极配合当地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开展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工作。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