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另一个宝玉解析

2025-03-18 13:57:19116 次浏览

最佳答案

脂砚斋曾批曰“《仙缘》,伏甄宝玉送玉”。这个甄宝玉送的什么玉?红学家一直认为是像高鹗伪续的,送的是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但是这是没有可能的。通灵宝玉不可能被窃,通过原书所述,这块通灵宝玉是块病玉,毫无价值。而且众人皆知此系宝玉出生时所衔,窃玉等于图财害命。那到底脂砚斋所言何玉呢?刘心武先生给了我们答案,甄宝玉所送还之玉系贾宝玉!原是在“薛宝钗借词含讽谏”后,宝玉越发和宝钗和不来,心想出家,却在半路上碰见了沦为乞丐的甄宝玉。甄宝玉与贾宝玉诉说自己的遭遇,并将宝玉送还回家,故曰甄宝玉送玉。这里,作为书中人物,当然先有无生命、自在的“石兄”---宝玉,再有贾宝玉。贾宝玉之所以假---贾,因为按作者于书首中所讲观点,人生本身就是一种虚幻。而对于人生之“真实”而言,文学之“真实”,文学之人物不过是真人生真人物这虚的好假的“像”。贾宝玉的锦衣玉食,贾宝玉的多情多感,贾宝玉的没落衰落,其实都是一种幻化了的假象。除此而外,从封建正统观点来看,作者也无法否定这位宝二爷的“不肖”“无能”“顽劣”“呆痴”“邪癖”,总这,你尽可以给他扣上许多贬词。贬来贬去,他又像一块宝玉一样的聪慧、洁净、通灵、有悟性。从他的自我评价来说,在一切的女性美面前,他只感到自惭形秽,只感到自己是个“浊物”。这样,他当然只能是贾宝玉。而与他又相同又相异的另一个自我,另一个自我的参照物,便是甄---“真宝玉”了,可惜的是,这个甄宝玉没有写出什么名堂来,不知一百一十五回对甄宝玉的描写是否也是高鹗的不符曹氏原旨的拙劣多了的续作。我倒宁愿认为,世界本来就是贾宝玉好找而真宝玉难求的。从“假语村言”的小说家用眼光,从“色即是空”的过来人的眼光来看,不但宝玉是假,其他又如何不假?   这种自我的一分为二现象,搞的严重了,会不会成为精神分裂?例如一种妄想型的病人常常认定自己是另一个或另一件。这样,贾宝玉的梦遇甄宝玉,完全可以做为一种异态的心理活动来研究。贾宝玉与书中其他人物的一大区别在于他的精神分裂或精神分裂病史。除了他与凤姐一起犯过疯病---书中解释为赵姨娘、马道婆的做崇---外,他的数次摔玉,他的错把袭人当成黛玉来表白爱情---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他的吃胭脂之类的习惯,他的认真相信小丫头关于晴雯死后掌司芙蓉花的胡言,他的坐在山石英钟上出神达“五六顿饭工夫”“不觉滴下泪来”,确实有某种精神病态、精神异态的味道。人们在这种病态异态之中,由于放松了有意识的自我的控制,常常会反映出更深层的精神活动、精神状态,至少能反映出精神生活中不为人知的另一些层次。通过写这种异态病态来深刻地写人,已成为一些现代作家常用的写人物的方法。无师自通,长廊效应,正因为曹雪芹对贾宝玉这个人物心灵体会得太深太透了。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