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栏杆拍遍热炕读后感

2025-03-19 05:08:3564 次浏览

最佳答案

《把栏杆拍遍》读后感

最初对辛弃疾的认识是在小学时,读到了他的“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那时对他的印象仅仅是知道历史上有这么一个词人

罢了。第二次是在初中课本上读到“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才去了解了他生平的一点皮毛。

《把栏杆拍遍》

,多么有诗意的题目,它就出自辛弃疾的《水龙

吟》

。读者题目,就让人产生一片联想:一位壮志未酬的词人在一排

安静的栏杆前轻轻拍过,怀着复杂的心情。

看了这篇文章,

首先会被辛弃疾的精神所感动,

其次就会被作者

的文字所折服。辛弃疾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取得大成就的

却是他的词,这在历史上也算是很少有的了。不平凡的遭遇,强烈的

爱国之心,让他活出了不一样的人生,更让他写出了千古绝唱,深深

的让我们折服。正如他的《破阵子》

,除了岳飞的《满江红》能与之

媲美,

还有哪个词人能写出这金戈铁马的战场场景,

谁还能像他那样,

有如此深的感触?

一位沙场英雄,有着“封狼居胥”的壮志,有为君王“赢得生前

身后名”的热血,

然而现实却将这一切无情的敲碎。爱国将军辛弃疾

南归之后,手里失去了钢刀利剑,有的只是一支羊毫软笔。他笔走龙

蛇,泪洒宣纸,一遍一遍的呼喊,一声比一声悲壮,为国为民的心,

从来没有迷失。可留下的只有遗憾的叹息与无奈的自嘲。

那又怎样呢?软弱无能的南宋政府永远不会是辛弃疾那钢刀利

剑的盾牌,

它也永远不可能打压到辛弃疾的爱国之情。

所以在他的诗

词当中,纵有悲叹、遗憾、自嘲,大家记住的,最多的还是他沙场点

兵的场景,和他爱国爱民的光辉形象。

其实,

人生中的跌宕起伏实属正常,

从辛弃疾的一生中我看到了

一种崇高的信仰:

对自身责任的担当精神。

正是这份信仰使他的一生

不管经历怎样的艰难困苦都具有强大的精神支柱,

这也是支撑他勤学

苦练保持节操的源泉。

现代人如果能从这点上体味自身真正人生价值

的取向,为自己的梦想奋斗终身,哪怕是失败,也失败的荡气回肠,

也不会后悔自己毕生的追求,

因为信仰的力量足以让他从精神上得到

慰藉,我想这就是辛弃疾眼中的人生吧。

我经常思索,辛弃疾一生坚持理想,坚持信念,面对重重阻力,

经历各种失败和失意的打击,

仍然能够独自坚守着心中那片绿苗,

待着春日阳光的滋润,

到头来等到的却是无尽的苦雨。

这样值得吗?

这样值得吗?现在我会回答:值得,值得!这个社会正是有千万个像

辛弃疾这样的痴心苦命的平凡的人认定守候着一个共同的理想,

即使

失败也始终不渝,

我们才能看到这个社会希望的亮光。

即使是现在一

无所有,即使是无比失落,即使是被别人看扁,可只要心中有梦,我

坚信也一定会成功。

看了《把栏杆拍遍》

,让我仿佛重回了那战乱的年代,重新去了

解、感受辛弃疾。眼前,一位英雄默默地把栏杆拍遍。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