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交往是为了各自的利益吗?

2025-03-20 16:18:16101 次浏览

最佳答案

 其实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很喜欢~很多文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都探讨过。我就码一码我专业知识以及所思所感吧,见笑了。

 一般来说,交友可以分成三种。

 ①利益关系;

 ②情感关系;

 ③超越利益与情感的精神追求(其实包含在②里头,但有必要区分开来,下文有说明)

 

 可能世人多认为交往肯定是基于利益关系的,其实很容易被推翻,小孩子跟小孩子交往难道是利益关系?不要扯什么“满足了某种欲望也是利益关系”这样的话,这样只会让我们探讨的问题变得复杂,反而不利于解决实际要解决的问题。

 想必楼主对友情有过思考,想要区分“纯洁的友谊”与“利益之交”。任何区分,都是人为的,而这种区分,都是有一定作用的。严格意义上没有什么区分,但为了认识、运用,帮助我们指导生活,区分便有必要了~

 

 ①利益关系:如果交友是为了某一天人家能帮自己,那么这是功利的,基于价值对等原则,权势、地位、财富接近的人比较可能成为朋友。进入社会以后比较多的友谊都是这层关系;

 ②情感关系:如果交朋友是为了解决孤单问题,也就是找个伴,那么其实,有钱人跟穷人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真的差太远,很难有什么交流,除非是在某个平台上结识的,比如志同道合,都喜欢玩游戏,然而那也仅仅限于游戏,超过这个范畴交集也很难再发展,除非家庭背景、生活方式接近,性格磨合等等都能过关,所以,基于价值对等原则,生活背景、成长经历、兴趣爱好接近的人比较可能成为朋友。这种例子很多,社团、同学、同乡都属于;

 ③超越利益与情感的精神追求:为何特意区分开来呢,那是因为这种友谊几率非常小,情感突破了庸俗的玩乐,注重精神上的碰撞,比如高烧流水觅知音,伯牙钟子期之流~不过这种精神力量往往可以摆脱利益关系的限制,这在历史上有“杵臼之交”的美谈。具体是东汉时期,有一个穷苦好学的读书人,名叫公沙穆.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读书,总认为自己所学有限,想进入京城太学继续深造.公沙穆家中穷困,没有那么多钱作为他入太学学习的费用.于是,公沙穆到一位吴佑的富户家做舂米工人.吴佑曾任齐相、长史等官职.有一天,公沙穆正在舂米,吴佑来到他的身边,吴佑见公沙穆举止斯文有礼,根本不像做粗工的人,便和他攀谈起来.言谈中,吴佑发现公沙穆学识渊博,很有见解.吴佑不顾彼此贫富悬殊,便和他成为朋友。

 这种可以称得上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然而事实上,绝大多数人交友的追求就是①和②的混合,只不过是①的(利益)成分更少一些,②(情感)成为主要的成分而已。比如朋友聚会,能做东的,人们喜欢跟他来往!同学会上,混得好的万网更受人欢迎~能请客的,人们对他也更加开放~倘若他登门造访招待的菜都不一样!

 不要说这很丑陋、功利,只能说这就是人性!人性没有什么好跟坏,只能说人就是这样。

 

 我们再从一种现象上进行讨论,每每说起”利益之交“,经常会充斥虚伪、尔虞我诈种种成分,这里面”酒肉朋友“就经常被拿来做反面教材!事实上我很讨厌”酒肉朋友“这个词,不是因为他所指的人,而是这个词本身的用法——它竟然是一个贬义词!可谁说一起吃吃喝喝就没有生死之交呢?只不过没有经历过生死关头检验而已!动不动就对“酒肉朋友”嗤之以鼻,倒不如说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人靠贬低别人来自我安慰,聊以获取内心的安宁罢了!因为这种说法太武断!一竿子打翻全船是不负责任的!

 

 其实①和②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就像刚才举的同学会中大家”围着牛逼的人转“,其实就显得很功利了。

 更深层次分析,其实普通好友跟亲密好友又有什么严格的界限呢?一来二往多了就熟了,交集愈多,感情就越亲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是朋友,而且是患难之交,感情自然深厚;然而酒肉朋友呢,其实也是有感情!与“一起扛过枪”一起说的还有另一句“一起嫖过娼”,这不是酒肉朋友吗?友谊的质量不取决于这些外在的东西,而在于能否通过考验!

 

 历史上众多王侯将相、卿士大夫们的门客,比如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齐国的孟尝君,大名鼎鼎的吕不韦等等的门客们,其实时髦一点的说法这些人都是”酒肉朋友“......

 古代的“门客”在太平无事的时候都在做些什么呢?他们的身份和家奴不同,平日里没有固定的工作,不必干杂役,照样吃喝领工资,看看美女跳舞,听听音乐就是日常生活。“毛遂自荐”的毛遂是在信陵君门下吃吃喝喝的赌徒,以死相报的著名刺客荆轲如果没有刺秦那也就那样过去了,大名鼎鼎的还有商鞅、李斯、蔺相如及范雎等等,这些人后来都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勇士、贤人!

 如果觉得扯得离现实生活太远,那么我们看看当代生活中,哪一次朋友聚会不用唱唱歌吃吃饭?喝茶喝什么茶?喝酒喝什么酒?一起旅游、钓鱼、游泳......娱乐其实占了蛮重要的比例,消费是贯穿始终的~几个朋友坐在一块,连牌都不打,连茶都不喝,男人不谈女人,女人不谈男人孩子,你能想象么!?能做东的,人们喜欢跟他来往!能请客的,人们对他也更加开放~倘若他登门造访招待的菜都不一样!

 

 其实区分的最大目的,还是希望人们能够保持一颗开放的心态,不要太武断地看待、处理一些问题,难道进入社会之后就真的没能交到真心的朋友么?难道同事关系不是在一起战斗!?部队里头的战友关系难道就没有争夺荣誉的勾心斗角!?

 一切都没有绝对!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区分是为了更好的认识,而认识的结果是希望你再把它糅合起来,看起来跟原来相比没有特别大的变化,但是境界却不一样了!

 

 有些人喜欢将人际关系分门别类,有些友谊就是纯洁的,有些就是肮脏的,可是他们不负责任!当他们还没遇到麻烦的时候,他们对学生时代”纯洁的友谊“敞开怀抱,对社会中的”利益关系“拒之门外!当他们碰到让自己头疼问题的时候,就气急败坏地说”世上的关系都是利益关系“,转而对所有人际关系都抱怀疑态度!这样的人,多数都是失败者!因为他们不用心生活,不用心经营人生,依赖教条,又不懂教条背后的含义。

 其实人生在世,每时每刻都要用心去发现,没有什么是绝对可依赖的,只有自己的观察、体会最值得信赖!尽信书不如无书!因为每个人的所处环境、实践、经历、能力都不一样,依赖教条是很可怕的!

 

 希望写的东西能帮到看到的人!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