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汉字的历史资料400字
最佳答案
1. 汉字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前14世纪的商朝晚期,这时形成了初步定型的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包含象形字也包含表音字,部分汉字至今仍保留图画般的形态,显得非常生动。
2. 到了西周晚期,汉字发展演变成了大篆。大篆的字形特点体现在线条的均匀柔和,以及字形的规范化,逐渐脱离了图画形式,为方块字打下了基础。
3. 秦朝时,李斯对大篆进行简化,创造了小篆。小篆的线条化和规范化达到了更高的水平,字体变为几乎完全脱离图画的方形。然而,小篆的书写并不方便,因此很快隶书便出现了,其字形向两边扩展,变为扁方形。
4. 汉代隶书成熟,提高了汉字的易读性和书写速度。隶书之后,又发展出了章草和今草,直至唐朝的狂草,更加注重书写者的情感表达。
5. 楷书(真书)在唐朝流行,其字形由隶书和草书演变而来,并逐渐成为今天普遍使用的印刷体的基础。
6. 行书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书写流畅,用笔灵活,据说由汉代刘德升所创,至今仍是日常书写的常用字体。
7. 宋代,随着印刷术的进步,雕版印刷广泛应用,催生了宋体印刷字体。宋体字的特征是横细竖粗,醒目易读,影响了汉字的形态。
8. 明代隆庆、万历年间,宋体字演变为明体,其笔画横细竖粗,字形方正,成为广泛使用的字体。
9. 16世纪以来,刻书工人创造出一种介于洪武体和宋体之间的肤廓体,即后来所说的宋体或铅字体,因其横平竖直,易于雕刻,且读起来清新悦目,逐渐流行至今。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