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祝福教案

2025-05-03 13:36:2070 次浏览

最佳答案

  教学目标:

 一、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二、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三、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设想:

 本文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内容丰富深刻,在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突出重点,留下一些空白让学生课后自己研读;教学形式多样化;课余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祝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小说的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理清情节,了解倒叙的作用

 一、导入

 本单元特点。学习鉴赏小说方法指导。

 方法:从小说三要素入手。

 情节:熟悉内容,了解特征。人物:性格特征,塑造方法。环境:特征,作用。

 二、阅读课文

 三、理清情节

 明确:

 情节 内容

 序幕 祝福景象

 结局 祥林嫂突然死去

 开端 初到鲁镇

 发展 被卖改嫁

 高潮 再到鲁镇

 尾声 祝福景象

 四、了解倒叙的作用

 明确:小说将祥林嫂的悲惨结局在开始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为读者设置了一系列悬念:祥林嫂过去是什么人?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为什么又会在死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呢?

 五、作业:

 1。代小说中的“我”写日记;(1、“我”在鲁镇住了几天?2、那几天天气状况如何?3、在鲁镇,“我”接触了哪些人?遇到哪些事?4、文中倒叙、插叙的外在语言标志是什么?)

 2。编年谱;

 3。写小传;(1、祥林嫂生命历程时间推移在文中是怎样体现的?2、漂泊的地点是怎样转换的?3、样林嫂一生遭遇到哪些不幸?4、作为一个处于社会最下层的女人,我们给她作传,怎样才能从有限的材料中挖掘出具有一定价值的传记材料,并把它们有机地组织成一篇语言平实、条理清晰。)

 4。写一份《关于祥林嫂死因的分析报告》。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分析祥林嫂形象

 一、导入

 文学是人学,在我们熟悉了《祝福》的故事情节之后,今天我们开始分析小说主人翁祥林嫂的形象。

 二、了解祥林嫂悲剧的一生。

 1。请学生读《祥林嫂年谱》

 参考: 祥林嫂年(年龄)谱(一)

 二十六七岁以前——与祥林结婚。

 二十六七岁——春上死了丈夫。冬初逃出家中,经卫老婆子介绍,到鲁镇做工。

 二十七八岁——春上改嫁。年底生阿毛。

 二十八九岁——丈夫患伤寒死去。

 三十或三十一岁——四岁的阿毛春上被狼衔去。秋天经卫老婆子介绍,回到鲁镇做工。祭祠时很闲,只烧火。年底柳妈建议她去土地庙捐门槛。

 三十一二岁——近秋到土地庙捐门槛。冬季祭祖时节,仍不能拿酒杯和筷子。

 三十二三岁——头发花白,记忆尤其坏。

 三十三四岁——可能被赶出鲁四老爷家。

 三十七八岁——腊月二十四夜里或二十五凌晨离开人世。

 祥林嫂年谱(二)

 到鲁镇以前 二十六七岁,在卫家山和祥林结婚。

 到鲁镇元年 春天死了丈夫,年底(冬初)逃到鲁镇做工。祝福时很忙。

 到鲁镇二年 春天改嫁。年底生阿毛。

 到鲁镇三年 卫婆子说她交了好运。阿毛两岁。

 到鲁镇五年 春天阿毛被狼衔去。秋天到鲁镇。年底祭祀时很闲。

 到鲁镇六年 祝福时柳妈建议她捐门槛。

 到鲁镇七年 秋天捐门槛。冬天祭祀,仍不能拿酒杯和筷子。

 到鲁镇八年 头发花白,记忆尤其坏。

 到鲁镇九年 被赶出鲁四老爷家。沦为乞丐。

 …………

 到鲁镇十三年 问我三个问题。死亡 。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