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比干封神文化
最佳答案
比干,商纣王的叔父及丞相,因对纣王的暴政不满,多次谏阻而遭杀心之祸。其忠诚与高尚,被后世尊为天下第一仁。他以死谏君,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以身殉国的忠臣。新乡卫辉,即为其墓葬之地,历经周、北魏等朝代的封谥与修建,成为墓庙合一的历史名胜。
天下第一庙,比干庙位于中国河南省卫辉市,建于北魏太和十八年,距今已有三千余年历史。庙宇规模宏大,主体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碑碣林立,是研究比干生平及忠贞精神的重要文化宝库。
比干庙是第一座墓、庙合一的古代建筑,中国最早的坟丘式墓葬,庙宇沿中心甬道可见比干墓,为周武王封国神,距今已有三千余年。墓穴四周生出的没心菜和空心柏树,象征比干宁愿剖心为了国家为人民,感动万物精灵为他献心。庙宇古朴典雅,碑碣众多,是珍贵的历史遗迹。
天下第一碑,比干庙内有孔子用剑刻下的“殷比干莫”石碑,是孔子唯一真迹,被誉为“天下第一碑”。碑文不仅记载了比干的忠心与牺牲,也是孔子对仁义道德的深刻阐述。这通残碑,见证了孔子对仁人志士的敬仰与推崇。
封神文化中的比干,被追封为北斗七星中心的天权宫“文曲星君”。比干的忠诚与智慧,在神话与历史中被传颂。《宋史礼志》记载,五礼之序以吉礼为首,涵盖了对神祗的祭祀与祭祀的仪式,比干的祭祀位列其中,体现了他对后世的影响与纪念。
五代以来的礼制,对大礼的组织与执行有严格的程序与规定,包括大礼使、礼仪使、仪仗使等角色。大礼使或由亲王担任,礼仪使则专命翰林学士,以确保大礼的顺利进行。大礼的组织与执行,体现了对历史与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扩展资料
比干,子姓,沫邑人(今卫辉市北)。生于殷武乙丙子之七祀(公元前1125年夏历四月初四日),卒于公元前1063年。一生忠君爱国倡导“民本清议,士志于道。”为殷商贵族商王太丁之子,名干。比干幼年聪慧,勤奋好学,20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帝乙,又受托孤重辅帝辛。从政40多年,主张减轻赋税徭股,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比干是殷帝丁的次子,帝乙的弟弟,帝辛(即纣王)的叔父,官少师(丞相)。受其兄帝乙的嘱托,忠心辅佐侄儿——幼主纣王。帝辛戊寅三十二祀冬十月二十六日被纣王残杀,终年(公元前1063年)63岁。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