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之无甚高论引证解释

2025-05-20 09:17:2380 次浏览

最佳答案

在古代文献《汉书·张释之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释之退朝之后,上前向文帝提出一些切合实际的建议。文帝回应道:‘请保持谦逊,不要过于高谈阔论,让我们讨论些当下可行的事情。’”

宋代学者王楙在《野客丛书·卑之无甚高论》中进一步解释了这句话的含义:“文帝之所以提醒释之,是因为他担心讨论诸如五帝三王、上古时代的遥远历史可能对现实没有直接帮助,因此希望听到的是有关秦汉时期的实际案例。释之遵照文帝的建议,讲述了当时的现实问题,文帝对此表示赞赏。因此,‘卑之无甚高论’本是两句独立的话,现今人们往往将其合并成一句理解,这就失去了文帝最初的意图。”

马南邨在《燕山夜话·一把小钥匙》中,以平实的态度讨论积累资料的方法,他并不追求高深的理论,而是谦逊地提出:“在具体方法上,有人或许会提出一套自认为高明的策略,但对我来说,我会用‘卑之无甚高论’的方式,简单而直接地讲述那些实用且不复杂的方法。”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