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几个词语描述艾青写的春姑娘节选的思想感情?

2025-07-07 17:05:45111 次浏览

最佳答案

诗人写《春》,始终是固绕着“桃花”展开的。“桃花”这一形象,成为这首诗成功与否的关键。

诗一开始,诗人就开门见山地点出了“春”,点出了“桃花”:“春天了,龙华的桃花开了”。这是实写,也是虚写。实写:五烈士牺牲是在春天,春天,就有桃花开放。虚写:这“春天”,这“桃花”,具有象征意义,象征着光明,象征着新的社会。当然,光看这两句,还看不出这种象征意义,只有随着下面展开的诗句,才能了然。只读这两句,读者很难猜到诗人往下如何写。读了下面的诗句,就不能不惊叹诗人转折的高明了,而且这种转折极其自然。

“在那些夜间开了”这一句,点出“桃花”开的环境——在夜间,诗人便紧紧抓住这“夜”,展开了刻划:指出那些夜间是“血斑点点的”,是“没有星光的”,是“刮着风的”,“听着寡妇的咽泣”。诗人由写“桃花”,转入写“桃花”开的环境,不仅自然,诗人的一种意图也随之而出了:诗人没有直接写刽子手们的狰狞面目,没能直接写他们的残忍,只这几句,已把刽子手们的残酷写得入木三分。这几句,构成了一幅令人怵目惊心的图画。诗人的控诉,诗人的愤怒也油然而生。

接着,诗人把这种残酷,这种控诉和愤怒,很自然地扩展开去,以进一步扩大诗的内涵:“这古老的土地呀/随时都像一只饥渴的野兽/舐吮着年轻人的血液/顽强的人之子的血液”。这里,诗人又巧妙地把笔落在“血”的刻划上,这不仅强调“血”,进一步强调“野兽”的残酷,进一步增强控诉和愤怒的力量,而且为下面的诗句作了铺垫。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