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院经历了怎样的繁盛和学制变革?

2025-07-11 09:45:4374 次浏览

最佳答案

1778年,在湖南安化陶姓人家,出生了一个男孩,家长取名叫陶澍。陶澍自幼受家风熏陶,聪颖好学,在乡里素有神童之称。

8岁那年,陶澍随父就读岳麓书院,父子同窗,勤奋向学。受岳麓风气的影响,“为学以程朱为宗”,好谈义理,但又注重经世,深受山长罗典的喜爱。1800年,陶澍父子同赴长沙乡试,陶澍考中举人,而其父落榜。1802年,24岁的陶澍参加会试考中进士,得到授翰林院编修的官职,从此步入仕途。1805年的春天,26岁的陶澍以监察御史的身份上疏弹劾吏部重签、河工冒名及外省吏治积弊等,轰动朝野,引起朝中大臣和地方官员的一片恐慌。正在陶澍严查吏治的时候,传来了陶父去世的噩耗。于是,陶澍不得不回乡守孝。在守孝期间,陶澍应澧州学正之邀,来澧阳书院担任主讲。在澧阳书院的3年,陶澍对当时和以后的办学都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陶澍认为“树人如树木”,应有“金可炼、垂滴石穿”的精神,才能办好书院教育。他常以车武子“囊萤苦读”、范仲淹“先忧后乐”等典范教育诸生,颇得各方赞誉。学生们听了陶澍先生讲的故事,都深受启发,学习就越发的勤奋了。

陶澍始终是把培养士子和化民成俗、治事安民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十分强调教师的德行。他在澧阳书院主讲时,有位叫戴柏亭的人,德高望重,陶澍与他成为忘年交。他复职后,还专门写诗为戴柏亭贺寿。他特别强调育人者修身养性,廉洁自守。陶澍后官至两江总督,被道光帝嘉许为“干国良臣”。

在岳麓书院,有两块汉白玉抱鼓石,这抱鼓石就是当时书院的弟子、时任两江总督陶澍在搜查贪官曹百万家里发现的,他把它赠给了岳麓书院。

这抱鼓石也叫上马石,多摆在古代官宦人家门口。并不是说踩着它上马,而是你去往人家,看到这块石就必须下马,回去时到了这里才可以上马,以表示对主人的尊重。它的正面是三狮戏珠图,象征吉祥如意,反面是锦鸡芙蓉图,象征锦上添花,下面是鹭鸶青莲图,象征一路清廉的意思。

在清代任岳麓书院的山长中,欧阳厚均做得也非常出色。欧阳厚均于1789年至1791年就读于岳麓书院,从学于山长罗典。他在岳麓书院学习很用功,与同窗“联步登堂,抠衣问字”,学业长进。1799年,欧阳厚均进士及第,担任陕西司郎等职。后厌倦官场,决意退隐。

1816年,52岁的欧阳厚均出任岳麓书院山长。此时,他已经认识到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的必要。当时科举盛行,学生专攻八股,一板一眼都有定格,内容也只能代圣贤立言,不能越雷池一步。而欧阳厚均教育学生的作文方法却与之截然相反,他主张:诸生骋研抽秘,各抒所长,或以理胜,或以气胜,或以才胜,平奇浓淡,不拘一体,总之惟其是尔。他所归纳的为师必须“文行交勉,道艺相资”即是此意。具体来说,老师应在文、行、道、艺诸方面培养学生,这与专以八股制艺为内容的教学方法截然不同。欧阳厚均弟子众多,多以节义功名显。左宗棠、江忠源、曾国藩、郭嵩焘均出其门下,他们皆为清代后期的经天纬地之才。经过欧阳厚均几十年的努力,岳麓书院办学盛而不衰,高峰迭起。欧阳厚均也成为清代前中期湖湘地区最有创新精神的教育家和推动湖湘传统教育承上启下,向近代教育过渡的人物。1831年,湖南巡抚吴荣光于岳麓书院内创办湘水校经堂,以经史、治事、辞章分科试士。后在1875年,湘水校经堂由岳麓书院迁往长沙城南。后再度迁建,改名校经书院。

在清代岳麓书院的历任山长中,丁善庆同罗典、欧阳厚均齐名。丁善庆,字伊辅,号养斋,湖南清泉县白沙里人。他因父亲早逝,从小就随母亲刘氏寄居于其外祖父翰林院大学士刘文恪公家。刘氏家教甚严,他主要接受的是儒家思想教育。

1846年,丁善庆辞官归乡,当年便被聘为岳麓书院山长。丁善庆任书院山长的第六年,书院毁于兵火,建筑全部被毁坏,多年聚藏的书籍也皆被焚毁。为重建书院,他积极倡议全省的官绅士民捐款修复岳麓书院。倡议发出后,许多关心书院教育的人都慨然相助。其中,欧阳厚均的次子就捐赠300金作书院修复费。在极艰苦的条件下,丁善庆主持修复了20余处书院建筑。

1853年春,修复圣庙、御书楼、文昌阁、讲堂、斋舍、祠宇等地;咸丰五年(1855年)修复半学斋;咸丰十年(1860年)修复自卑亭;后来又修复三闾大夫祠、贾太傅祠、李中丞祠;1865年重修爱晚亭、极高明亭、道乡台、崇圣祠、讲堂、二门;同治五年(1866年)修复风雩亭、吹香亭、抱黄阁。

丁善庆任山长期间,还为恢复书院藏书作出了很大努力。他倡议社会名流、士林学者为书院捐书。湖南巡抚李瀚章,著名刻书家、藏书家陈仁子的后裔陈源豫,著名数学家丁取忠,还有曾国荃、俞锡霖等社会名流和官绅等都积极响应,将许多珍籍捐赠给岳麓书院。丁善庆本人除带头捐赠藏书外,还以书院名义购置了数批图书。如《古今文学释珍》、《诸子汇函》、《壮学斋文集》等。至同治年间,岳麓书院御书楼的藏书又恢复到了相当的规模。

清末,岳麓顺应历史潮流,设译学、算学等科,增置时务和西学图书,进行了教学改革。

岳麓书院山长王光谦改革书院课程,将教学内容分为“经义”和“治事”两门,以增添算学、译学两门新的课程。此外,他还要求刻印宣传“新学”的《时务报》发给学生阅读。

1903年3月,新任湖南巡抚赵尔巽奏请改岳麓书院为学堂,并将由时务学堂改制的高等学堂迁入,合成湖南高等学堂。学堂强调以“研求中西学为主旨”,改建斋舍,初招预科二班,办文理二科。课程有经学、史学、国文、舆地、算学、物理化学、博物生理、英文、体操等。

至此,岳麓书院由一所古代书院演变为一所近代高等学堂。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