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花慢·一叶凌波评价

2025-07-17 14:27:34102 次浏览

最佳答案

苏轼的《江城子》以其深情的记梦,开篇即传达出“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沉痛。他描述的死别情感,在上片中尤为明显,如“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这是他对亡妻的深切怀念。相比之下,孝祥的《雨中花慢》则描绘了生离的哀愁,他的词作中,梦境成为虚幻的载体,以“认得”来实现实感,尽管重逢无望,但仍以“犹自待”表达期待。词句如“相顾无言”与“微颦不语”、“明月夜,短松岗”与“红云一片,天际笙箫”,展现了分别的悲痛和短暂相聚的悲戚,对比鲜明。

孝祥在送别李氏后,曾有“虽富贵,忍弃平生荆布”和“不如江月,照伊清夜同去”的感慨,表达了他对爱情的执着。当李氏远来省亲,十年后的重逢,无疑触动了他的内心深处,词中“神交冉冉,愁思盈盈,断魂欲遣谁招?”这一句,既是对过去的回忆,也是对现实的深深忧虑,是全词的核心所在。杨慎曾赞赏“秋净(霁)”一联,认为其描绘景致精妙,如果他了解到这些情感背景,无疑会更加深入理解词作的精髓,为之赞叹。

扩展资料

。《雨中花慢·一叶凌波》就是纪梦之作。中国古代诗里有游仙类,其初写些出尘思想,后业也兼及儿女情怀。这首词乍看颇有游仙韵味,但经深入揣摩,仍是怀念早年情侣李氏之作。公元1167年(乾道三年)秋,作者与李氏所生之子张同之曾去看作作者。是年同之已十五岁,父子乍见,谅当悲喜交集。追念与其母李氏旧情犹在而相见无期,遂感慨万端、沉思入梦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