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氏利什曼原虫形态

2025-07-18 18:38:1572 次浏览

最佳答案

杜氏利什曼原虫,一种重要的寄生虫,以无鞭毛体(amastigote)和前鞭毛体(promastigote)两种形态存在。

无鞭毛体形态的杜氏利什曼原虫,虫体卵圆形,大小约为2.9~5.7×1.8~4.0微米,常见于巨噬细胞内。通过瑞氏染液染色后,细胞质呈现出淡蓝色或深蓝色,内有一个较大的圆形核,核的颜色为红色或淡紫色。动基体(kinetoplast)位于核旁,呈现出较深的着色,形状细小,杆状。在高倍镜下,有时可以看到虫体从前端颗粒状的基体(basal body)发出一条根丝体(rhizoplast)。基体靠近动基体,但在光镜下不容易区分。

前鞭毛体形态的杜氏利什曼原虫寄生于白蛉消化道内。成熟的虫体呈现出梭形,长度在11.3~15.9微米之间(有时可达20微米),核位于虫体中部,动基体在前部。基体在动基体之前,由此发出一根鞭毛,游离于虫体外。前鞭毛体运动活泼,鞭毛不停地摆动。在培养基内,虫体前端常聚集成团,排列成菊花状。有时也能观察到粗短形的前鞭毛体,这与发育程度有关。染色后,其着色特性与无鞭毛体相同。

扩展资料

杜氏利什曼原虫的无鞭毛体主要寄生在肝、脾、骨髓、淋巴结等器官的巨噬细胞内,常引起全身症状,如发热、肝脾肿大、贫血、鼻衄等。利什曼原虫的生活史有前鞭毛体和无鞭毛体两个时期。前者寄生于节肢动物的消化道内,后者寄生于哺乳类或爬行动物的细胞内,通过白蛉传播。利什曼原虫按其无鞭毛体寄生的脊椎动物宿主的不同分为两大类,即爬行动物利什曼原虫及哺乳动物利什曼原虫。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