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发展历史

2025-07-24 21:10:21100 次浏览

最佳答案

心理学在19世纪以前,主要是在哲学领域内探讨,运用的是思辨和实验心理学的经验概括方法。当时的主流观点认为,实验方法不适合研究心理现象。然而,随着文艺复兴期间唯物主义哲学思潮和自然科学的兴起,孕育了19世纪末实验心理学的诞生。

唯物主义哲学,如洛克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哈特利的联想主义和拉美特利等人的机械唯物主义,以及生理学中关于神经传导的研究、脑功能定位的争论、神经特殊能量学说的建立、生物学中的进化论、化学中的原子论以及大学实验室的设立,为实验心理学的出现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1834年,韦伯对两点阈和重量差别阈限进行了测定,1860年费希纳在《心理物理学纲要》中提出了心理学独特的研究方法——心理物理法。1875年,詹姆斯在美国哈佛大学建立了演示用的心理学实验室。但真正推动实验心理学发展的是冯特,他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研究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冯特因此被尊为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

冯特和他的学生铁钦纳认为,心理学应研究人的直接经验,目标是将意识分解为最简单、最基本的元素。他们通过在控制条件下使用内省法,将意识内容分析为心理元素。冯特强调,实验心理学者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才能成为被试。被试的任务是描述由刺激引起的意识状态,而非刺激本身,以避免“刺激错误”。他们认为,一切感觉都具有品质、强度、广延性、持续性和清晰性等基本特性。为了确保经验的清晰和报告的准确性,必须进行实验,实验不仅在控制条件下进行,而且可以重复,实验的重复次数越多,经验越清晰,描述越准确。

在心理过程进行时,报告意识的变化可能会干扰当前的意识状态。为了克服内省法的这一困难,通常采用回忆的方法。只有内省习惯良好的被试者,才能在观察时默记或做记录而不干扰意识。冯特认为,实验方法适合研究基本心理过程,如感觉、联想等。然而,对于高级心理历程,如记忆、思维、社会心理和人格等,则应采用观察法或研究人性史的方法探索,为此,他撰写了《民族心理学》。

扩展资料

实验心理学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不过实验心理学往往不包括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实验。近年来,实验心理学的发展表明,它与专门研究某一方面的心理学,如学习心理学等略有不同,它更多地是研究心理学的一种方法学。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