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水调歌头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和原因是什么
最佳答案
水调歌头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中秋节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苏轼曾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但这一愿望在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被调到密州任职后仍未实现。中秋之夜,面对一轮明月,词人思绪万千,心潮起伏,于是借酒兴挥毫写下这首流传千古的名篇。
词的上片以问天开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在酒醉时对明月发问,表达了他对月宫的向往。接着“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他想象着天上宫殿的景象,心中充满了对未知的好奇与向往。然而,“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他内心深处又有些畏惧,害怕那高寒之地的孤独。最后,“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他决定留在人间,享受人间的温暖与欢愉。
词的下片则转向人间,描述了“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明月流转,照亮了无数个未眠之人的心房。苏轼在月光下思考着人生的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亦是如此。“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他以月喻人,感叹人生无法避免的离别与悲欢,这不仅是个人的感慨,更是对整个人类命运的深刻理解。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最后表达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与祝愿,即使相隔千里,但只要有明月相伴,心灵就能相通,这句诗也成为后人表达对亲朋好友的思念之情的经典之句。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