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纸上谈兵是谁提出来的
最佳答案
纸上谈兵的典故最早见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赵国有一位军事将领赵奢,他在年轻时就以少胜多,击败了入侵的秦军,因此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赵奢有一个儿子名叫赵括,从小就熟读兵书,谈论起军事来头头是道,甚至能说服别人。但是,赵奢却担心赵括的军事才能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因此时常提醒赵括,真正的战场并非书本上的描述,而是充满了不可预知的变化。赵奢曾对人说:“将来赵国若不用赵括为将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
果然,在公元前259年,秦国再次入侵赵国,长平之战爆发。当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廉颇经验丰富,战术灵活,使秦军难以取胜。然而,秦国深知无法长期拖住赵军,于是实施了反间计,派使者散布谣言,声称赵军最害怕的将领是赵括。赵王轻信了这些谣言,决定让赵括代替廉颇指挥全军。
赵括自认为自己精通兵法,于是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试图通过死搬兵书上的条文来战胜秦军。结果,赵军在战场上陷入混乱,四十多万赵军被歼灭,赵括也在箭雨中身负重伤,最终丧命。这一事件后来成为了“纸上谈兵”这个成语的由来,用来形容那些只会空谈理论,缺乏实战经验的人。
赵括的故事说明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也提醒人们在面对实际问题时,不能仅仅依赖书本知识,而忽视了实际操作中的灵活性和不可预知性。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