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纳粹党的纳粹主义
最佳答案
(德语:Nationalsozialismus)一词来源于纳粹党(德语:Nati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partei)。“纳粹”,NAZI,是由德文民族社会主义抽取主要字母的简称: NA(民族National)ZI(社会主义Sozialismus)而成。纳粹党顾名思义,是一个以族群而分的种族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政党。民族社会主义(德语:Nationaler Sozialismus)与纳粹主义德文拼法一致,即民族社会主义的德文原意,国际上正式的名称被视为纳粹主义。纳粹主义之民族观乃主张国家权力之绝对集中化,即极权主义,但其则不完全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法西斯主义,但纳粹与意大利法西斯主义执政者墨索里尼最终成为明确的盟友。
纳粹主义并非一严格定义的意识形态,而是纳粹党所奉行的国家统制政策和理念,包括一些政治观点和具有宗教色彩的极端思想:种族主义、反共产主义、极权主义、神学主义、反犹太主义、反同性恋以及限制与其意识形态相反的宗教自由。强调一切领域的“领袖”原则,宣称“领袖”是民族整体意志的代表,国家权利应由其一人掌握。由一个庞大的官僚系统自上至下按领袖原则来管理的政府,提倡种族主义和反犹太主义作为德国的民族社会主义运动意识思想,重集体尚权威武力。
民族社会主义主张以民族为人类群体生活之“基本单位”,宣扬种族优越论,认为雅利安族为最优秀的、对人类进步唯一有贡献的民族。认为“优等种族”有权奴役甚至消灭“劣等种族”,以作为形塑特定文化与政治主张之理念基础。在意识形态方面,以明确的准则为基础界定民族,以自其他民族区别,鼓吹社会达尔文主义,歧视与之不同的民族。宣称雅利安—北欧日耳曼人是上苍赋予了“主宰权力”的种族,主张世界是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丛林,各民族必须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求胜,实行对外侵略扩张,力主以战争为手段夺取生存空间,建立民族世界霸权。
1930年代纳粹主义的民族意识型态逐渐形成,成为特属于政治与经济上极端国家资本形态。它的极端型态体现在军国主义和种族主义俩种并在政治上体现极端法西斯爱国主义和极端独裁专制统治,是一个建立在高度垄断的国家统制主义体制。本质上,民族社会主义的意识型态就是民族霸权主义。
德文Staatssozialismus一词被用来指称纳粹主义的经济政策,尽管国家社会主义在纳粹时期的经济政策与德意志帝国时期的国有社会主义有很多的不同。
由於民族於国家二词的中文翻译相同,所以常有人将纳粹主义译为国家社会主义,而两者的含义是截然不同的。 原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简称为Nasos,“NAZI纳粹”这个词来自巴伐利亚的单词,意思是“头脑简单”,并被记者康拉德-海登(1901-1966)作为嘲笑的意思长期使用。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