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建安文学名词解释
最佳答案
建安文学的名词解释: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这一称谓包括了其后若干年的文学创作,习惯上就称为建安文学。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文学史一般所说的建安文学,是建安前几年至魏明帝最后一年(239年)这段时间的文学,实即曹氏势力统治下的文学,而创作主要是在建安年间。
建安文学是汉末建安时期兴起的文学,是以曹操父子为核心、以及建安七子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等曹魏集团文人为主力的文学,其中王粲刘桢的成就最高,曹植被称为“建安之杰”。
建安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其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
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或“建安风力”。“风骨”成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一个重要的概念,从南朝到唐,它一直是文学品评的主要标准。
风即文章的生命力,是一种内在的、能感染人的精神力量。有了风,文章才能鲜明而生动,当然,“风”始终比较虚化,它与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有关,但并非指内容和情感自身。
骨指文章的表现力,即文章应该表现的刚健有力。“骨”是一个比较实的概念,直接体现在语言的运用上;语言准确、简练、明晰,文章就能表现得有力。
建安时代跨越了东汉末年和曹魏,“建安”就是东汉末年的一个年号。建安时代指的是从董卓覆灭、蔡邕去世开始,到曹操的孙子魏明帝曹叡去世的这段时间,也就是《三国演义》的前半段。这段时间虽然政权变动复杂,但是在中国人的意识里,属于一个时代。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