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梁种植技术

2025-01-27 12:05:1277 次浏览

最佳答案

高粱,又称红粮,是我国主要的旱地粮食作物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的主食,还被广泛用作牲畜饲料和酿酒原料。高粱富含营养,除了酿酒、食用和制作饲料,还在制糖加工工业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其茎秆、帚和籽粒均具有多种用途,因此高粱堪称“全身宝”。

种植高粱时,应选择产量高、品质优、适应性强且抗逆性好的品种。如青壳洋高粱、水耳红、泸糯3号、泸糯1号等。常规高粱品种(青壳洋高粱、水耳红)亩产可达250—300千克,生育期较长,适宜在浅丘河谷地带种植。而杂交高粱(泸糯3号、泸糯1号)亩产可达400—500千克,早熟,适宜在深丘及高山区种植。

适时播种育苗至关重要。当10厘米土层温度稳定通过12℃以上时即可播种,最适宜的播种期为4月下旬。常规种植宜早播,杂交种则宜迟播。过早或过晚播种都会影响高粱的生长和产量。播种前需精选种子,筛选出无病虫害、大而饱满的种子,用50℃的温水浸种6小时,晾干后播种。播种量根据土壤条件和品种不同而异,一般栽一亩土需播种250—500克,其中常规种250克,杂交种500克。播后需覆土1厘米或泼施浓猪粪盖种,再搭拱盖膜保温。出苗后及时揭膜,3叶时定苗,保持株间距3厘米,并追施清粪水2000千克提苗。如有蚜虫可用10%的吡虫啉5000倍液喷雾防治,雨后应及时移栽。

合理密植是提高产量的关键。当高粱苗长至5—8片叶时抢雨带土移栽,其中杂交种5—6叶,常规种6—8叶。过早或过迟移栽都会影响高粱的生长和产量。目前生产上种植密度偏稀,应适当增加苗数,一般小麦油菜地实行间套种植,按(93+40)×(33—40)厘米的规格进行宽窄行栽培,田坎土台按50×33厘米的规格进行宽行窄株栽培,每窝栽2株,保证亩有基本苗5000—8000株。移栽时,做到窝大底平,苗直根伸,盖土3厘米,可边栽边浇定根清粪水,以提高成活率。

科学配方施肥也很重要。高粱根系发达,吸肥力强,每生产100千克高粱籽粒需吸收纯氮2.6千克,五氧化二磷1.36千克,氧化钾3.06千克。施肥应提倡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或氮、磷、钾配合,一般中等肥力的土块每亩施碳铵35—50千克,钙镁磷肥或过磷酸钙30—40千克,农家粪2000—3000千克,硫酸钾5千克,硫酸锌0.5千克。施肥方法以重底早追为宜,农家粪的70%和磷、钾、锌肥全作底肥,移栽成活后及时用碳铵加清粪水提苗,特别是杂交高粱宜早不宜迟;拔节前看苗酌情追肥,可施水粪30—40担,碳铵或硫铵5—7.5千克。

认真进行田间管理同样重要。主要抓好查苗补缺、中耕培土、施肥抗旱、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查苗补缺时,当高粱移栽成活后应及时查苗补缺,减少缺窝缺株。中耕培土时,高粱薅得嫩,等于上道粪。拔节前结合施拔节肥进行第二次中耕,并培土上行。施肥抗旱时,如遇干旱,叶片发红,可用磷酸二氢钾喷施防治。病虫害防治时,高粱的主要虫害有芒蝇、土蚕、玉米螟、大螟、蚜虫、粟穗螟、桃蛀螟等,主要病害有黑穗病、炭疽病、褐斑病等。其防治方法有多种,如土蚕可用20%速灭钉丁乳油12毫升和切碎鲜牛皮菜15千克、白糖0.2千克、食醋0.8千克、清水3千克配制成毒饵,于黄昏撒于田间防治;玉米螟、大螟可用55%的特杀螟可湿性粉剂50—100克兑水喷雾或3.6%的杀虫双大粒剂2千克点心叶防治;蚜虫可用10%的吡虫啉5000倍液喷雾防治;粟穗螟等穗部害虫可用5%的来福灵乳油3000倍液浸穗部防治;炭疽病、纹枯病可用5%的井岗霉素水溶性粉剂100克兑水喷雾防治;褐斑病可用70%或80%代森锰锌600—800倍液预防;黑穗病可用每千克种子用2%立克锈拌种剂1—1.5克,先将药剂加水少量调成浆状液,然后与种子拌匀防治。忌用敌百虫、敌敌畏、杀螟松、杀虫双、波乐多液等对高粱有害的农药,以免造成药害。

及时收获也很关键。当90%以上植株穗下部籽粒硬化后,应抢晴天收获,脱粒晒干后,妥善保管。尽量避免鲜穗子放在室内,以减少穗部害虫的越冬基数。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