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名称由来

2025-02-04 21:16:37104 次浏览

最佳答案

“天主教”一词来源于希腊文的"καθολικ",意思为“普遍的、通用的”,因此也被翻译为“公教”。天主教徒认为只有天主教会才是“全世界的”、“一般的”、“大众的”教会。天主教十字架的名称“公教会”先于天主教会出现,强调教会的普遍性。在基督教的发展史上,许多教派与教会试图拥有这个头衔,最终“公教会”一词被罗马天主教会所拥有。然而,仍有不隶属于罗马天主教会的教会在名称上使用或保留“公教会”(天主教会),如古公教会、宽宏公教会。

“天主”一词源自《史记.封禅书》所载“八神,一曰天主,祠天齐”。我国古人称“天”为老天爷,这个“天”指按正义赏善罚恶的上神(人格神)。至明末天主教传教士来华传教时,为与中国传统宗教所信奉的神灵相区别,根据中国古典和儒家“最高莫若天,最尊莫若主”之句而称自己所信仰的神为“天主”,取意为“天地真主,主神主人亦主万物”,故称自己所信奉的宗教为天主教。

在中国,基督宗教的一些中文翻译名称造成了对天主教和新教的误解。“基督教”翻译自英文的“Christianity”,指一切相信救主耶稣·基督的信仰,包括天主教、正教和新教等;而在中国,“基督教”则一般是指英文的“Protestantism”,更确切的翻译是“新教”,是1517年由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后形成的基督宗教教派。为了避免误解和混淆,本词条避免使用“基督教”一词,而使用“基督宗教”表示英文中的“Christianity”,“新教”或者“基督新教”表示英文中的“Protestantism”。

公元1517年,天主教奥斯定会的马丁·路德神父“另立门户”,由罗马天主教分离出去。天主教会一度称之为“抗议宗”、“抗罗宗”、“誓反教”等,直到1962年-1965年梵蒂冈第二次会议(简称“梵二”)后才慢慢改变这些称呼,称之为会离的兄弟教会,即是基督新教或新教,也就是在中文中所称的“基督教”。天主教教堂国际上称天主教为“基督宗教”,称新兴的教会为“基督新教、新教或福音教”,中国却称新兴的教会为“基督教”,以致为数不少不明历史的中国的基督新教徒与中国的教外人士都误认为,天主教是从基督教分裂出去:先有基督新教(中国称的基督教),后才有天主教。它的前身是犹太教,因此,继承犹太教的一神观念和旧约圣经。而中国所称的基督教即是国际上所称的基督新教,是在耶稣诞生后第1517年才由国际上所称之为基督教的罗马天主教分裂出去的教会。

公元1517年前所称的基督教,并不是基督新教,而是罗马天主教。因为马丁路德神父所创办的基督新教(中国所称的基督教)还没有诞生。公元1517年后所称的基督教,并不是天主教,而是基督新教(中国所称的基督教)。因为马丁路德神父所创办的基督新教已诞生了。梵蒂冈第二次会议所称的基督宗教,并不是专指基督新教,而是指所有信仰耶稣基督的教会。我们应注意,当阅览非教会人士着的、非教会出版的书籍,或是译自国外教会书籍的时候,一定要分清年代,不要把基督新教(中国称之为基督教)与天主教混为一谈了。

扩展资料

天主教是基督宗教的三大宗派之一,其正式名称为“罗马天主教会”或“罗马公教会”,即由罗马教宗领导的教会。天主教一词用于指信奉罗马天主教理论体系,包括道德、圣餐仪式以及教条,并完全服从圣座的基督宗教信徒,在基督宗教的所有教会之中,天主教会的人数最为庞大,全世界人数约有11.3亿,占世界总人口17%,目前天主教会也是所有基督宗教的教会中最为庞大的教会。根据信理神学(dogmatic theology)的论证阐述,天主教会是耶稣基督亲手建立的、唯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教会。天主教首任教宗为耶稣十二门徒之首西门彼得。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