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用文言文形容怕吃
最佳答案
1. 有一篇古文,形容人贪得无厌:要吃的,要好吃的,要地位,要做
江南小令 十不足
终身奔忙只为织,才得有食又为衣。
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却嫌房室低。
盖了高楼与大厦,床前缺少美貌妻。娇妻美妾都娶下,忽虑门前没马骑。
买得高头金鞍马,马前马后少跟随。招了家人数十个,有钱没势被人欺。
时来运转作知县,抱怨官小职位低。做过尚书升阁老,朝思暮想要登基。
一朝面南做天子,东征西讨打蛮夷。四海万国都降服,想和神仙下象棋。
洞宾陪他把棋下,吩咐快做上天梯。上天梯子未做好,阎王发牌鬼来催。
若非此人大限到,升到天上还嫌低。玉皇大帝让他做,定嫌天宫不华丽。
2. 如何用文言文委婉表达饥饿难忍
1. 而枵肠辘辘,饥不可堪。
【解释】:枵:空虚。辘辘:车轮滚动的声音。肚子饿得辘辘叫,形容十分饥饿。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西湖主》:“忽僮仆肢体微动,喜而扪之。无何,呕水数斗,醒然顿苏。相与曝衣石上,近午始燥可着。而枵肠辘辘,饥不可堪。”
2. 食不果腹
【释义】果:充实。腹:肚子。食:吃。
【出处】:战国时期哲学家、文学家庄周的《逍遥游》:“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意思是:到近郊去的人,只带当天吃的三餐粮食,回来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外的人,要用一整夜时间舂米准备干粮;到千里外的人,要聚积三个月的粮食。
扩展资料:
文言文中“饥”与“饿”的区别:
现代汉语中“饥”与“饿”是同义词,都表示肚子空要吃东西。二者在词义上只有细微的差别。而文言文中“饥”与“饿”是有区别的,“饥”是一顿或几顿没吃饭有饥饿感;“饿”是几天没吃饭已失去行动能力濒临死亡。“饥”与“饿”存在程度上的差别,“饿”比“饥”严重。
例如:
1、“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亡”(家里如果有固定的职业,就是吃不饱也不至于饿死;国家有固定的法律,就是有了危难也不会灭亡)。---战国韩非《韩非子·饰邪》
2、“饿,甚于饥也”(饿比饥还要严重)。--明代张自烈《正字通》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_饥肠辘辘
搜狗百科_食不果腹
3. “美食”用文言文怎么说
“美食”用文言文可以如下:
玉盘珍馐、山珍海味、珍馐佳肴、龙肝凤胆、八珍玉食、垂涎三尺、八珍玉食、饕餮大餐等。
1、垂涎三尺【chuí xián sān chǐ】
释义:涎:口水。 口水挂下三尺长。形容极其贪婪的样子。也形容非常眼热。
出处:唐·柳宗元《三戒》:“临江之人,略得麋麂,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
2、垂涎欲滴【chuí xián yù dī】
释义:涎:口水。馋得连口水都要滴下来了。形容十分贪婪的样子。
出处:唐·柳宗元《招海贾文》:“垂涎闪舌兮,挥霍旁午。”
3、八珍玉食【bā zhēn yù shí】
释义:泛指精美的肴馔。
出处: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八珍玉食邀郎餐,千言万语对生意。”
4、饕餮大餐【tāo tiè dà cān】
释义: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这种怪兽没有身体,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吃什么,由于吃的太多,最后被撑死。它是贪欲的象征。
出处:传说龙生九子,其第五子叫饕餮,是上古一种凶猛且残忍的魔兽,喜食人,食量大。饕餮原是《左传》中用来形容贪财贪食之不仁不义者。
扩展资料:
美食,顾名思义就是美味的食物,贵的有山珍海味,便宜的有街边小吃。其实美食是不分贵贱的,只要是自己喜欢的,都可以称之为美食。中国素有”烹饪王国“这个美誉。在中国这个大家庭里,我们有五十六个小家庭,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
美食吃前有期待、吃后有回味,已不仅仅是简单的味觉感受,更是一种精神享受。享受美食也要看场合,场合好美食吃起来才有味道。世界各地美食文化博大精深,营养物质各不相同,品味更多美食,享受更多健康,也让人吃的更加开心。
美食不仅仅是餐桌上的食物。还包括休闲零食、各种饼干、糕点、糖类,蜜饯、干果、肉制食品、茶饮冲泡等制品,各有各的风味,都可称之为美食。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