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信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2025-02-13 08:32:3387 次浏览

最佳答案

印信在古代是公私印章的总称。

印信是古代官方发给下属的信件,一般是用金属制成,上面刻有官员姓名、职务、等级、印章等内容。在古代,印信的作用非常重要,不仅仅是个人身份的象征,更是国家机密。所以,印信是不能随便拿出来的。

“印信”的现代词是政府机关使用的印章,有时借指权力或官职。印章用作印于文件上表示鉴定或签署的文具,一般印章都会先沾上颜料再印上,不沾颜料、印上平面后会呈现凹凸的称为钢印,有些是印于蜡或火漆上、信封上的蜡印。印信在现代叫公章。印信释义为公私印章的总称(包括个人印章)或者政府机关的各种印章;有时借指权力或官职。

印章的别称:

1、玺:秦以前,无论官私印,都称“玺”。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祭祀志》谓:“自五帝始有书契。至于三王,俗化雕文,诈伪渐兴,始有印玺,以检奸萌。”

2、印玺:即印章。先秦·管仲《管子君臣上》:“符节、印玺、典法、策籍。”尹知章注:“符节、印玺,所以示其信也。”秦以后专用于皇帝。

3、宝:唐武则天时因觉得“玺”与“死”近音(也有说法是与“息”同音),遂改称为“宝”。唐以后,皇帝所用或称“宝”,唐至清沿旧制而“玺”“宝”并用。

4、图记:清制,边疆地区领队大臣、八旗佐领、各省协领等官所用印信称图记,铜质、直纽。清朝·礼部《清会典·礼部九·铸印局》:“凡印之别有五:一曰寳,二曰印,三曰关防,四曰图记,五曰条记。”私人印于书籍帐册之章,亦称图记。质地、形状各有不同但不拘形式,不限于铜铸。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