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2025-02-16 02:12:2173 次浏览

最佳答案

写在前面

平时试验过程中,对真菌的认识是“点”;但是点对于理解新的现象和paper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面”,也就是借助基础知识搭建的框架来全局地看待问题。近期对B站上的植物病菌学课程进行了整理,希望能对真菌的认识上一个台阶。

类别:

应用于不熟悉或新的病害时。

基础是微生物学。

鼻祖是列文虎克;路易巴斯德:近代微生物奠基人

弗莱明,青霉素

德巴利,植物病理学之父,系统研究马铃薯晚疫病

长在固体表面的称为气生菌丝,长在基质内部的称为基质菌丝。

低等生物一般形成无隔菌丝,如毛霉;整个菌丝体呈现无隔、多核的细胞。

隔膜将菌丝分成多个细胞,隔膜是有隔菌丝细胞壁向内做环状生长而生成,

具有抵抗干旱,防止细胞质流失和支持菌丝强度的功能。

低等生物是全封闭型隔膜,是一种应急保护措施;高等生物多生成有孔型,便于细胞之间相互交流;

举例。多孔型:镰刀菌; 单孔型:子囊菌,半支菌, 桶孔隔膜:除锈菌和黑粉菌之外的担子菌。

常用于生物防治;丝核菌寄生在植物上,木霉寄生在丝核菌上,因此木霉重寄生于丝核菌。

典型的真核细胞,由外及里依次是: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器和细胞核。

细胞壁主要由己糖或氨基己糖构成的多糖,还有少量蛋白质和脂类。

酵母菌主要由β-1,3-glycan;β-1,6-glycan;甘露糖组成。

菌丝的细胞壁有极性;顶端之后,细胞壁逐渐加厚,不再生长。

细胞膜

细胞核由核膜、染色质和核基质构成。

线粒体的嵴。

管状嵴 卵菌及低等生物

粗面内质网多合成分泌蛋白和跨膜蛋白。滑面内质网多合成脂类,为其自身和膜型结构所用。

有高尔基体的菌不多。

只在菌丝中发现,孢子中未发现。

菌丝受伤时,可以阻塞隔膜孔 ,防止胞质流失;平时可以调节两个相邻细胞的胞质流动。

常见营养体的变态结构主要有五类:

是真菌为抵御不良环境所产生的;条件适宜时又可萌发。

茯苓是假菌核。

菌索在不适应的情况下呈休眠状态,可以抵御不良环境条件。

子座是真菌的休眠结构和产孢结构。是真菌从营养阶段到繁殖阶段的过度形式。

分为三类来介绍。

顶端生长:

泡囊具有三种作用

顶端生长的驱动力

如果只有一个顶端,则生长很慢,实际上,菌丝是通过 分支 现象来加快生长。

菌物进行顶端生长时,不断向新区域进行延申,老的区域由于缺乏内含物很少再进行生长,液体培养基上呈球形;固体平板上呈辐射状;在感染的皮肤上呈鳞状。

两型现象的类型:

巴西拟球孢子菌产生分型现象的原因。

营养依赖型举例。

温度和营养依赖型举例:

菌物的生长鉴定

1.生长速度测定法

2.菌丝干重鉴定

无性繁殖:菌物不经过核配和减数分裂,营养体以断裂、裂殖、芽殖和割裂的方式直接产生后代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基本特征:

植物病原物多以芽殖和原生质割裂的方式进行繁殖。

主要是子囊菌,担子菌。分生孢子梗可单生、串生,形状各异。

芽殖型分生孢子的产孢方式:

分生孢子的产孢结构

分生孢子梗:青霉,灰葡萄孢,链格孢等

分生孢子座:分生孢子梗聚集成簇,顶端产生分生孢子;镰孢属

分生孢子盘:次盘孢属

分生孢子器:

条件合适时,又会萌发,如镰刀菌。

有性繁殖:菌物通过两个同型或异型的性细胞(配子)或性器官(配子囊)结合,经过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形成有性孢子的繁殖方式,

2.菌物有性繁殖的生物学意义

3.菌物有性繁殖的结合方式

交配型的亲和性:

菌物的有性繁殖涉及两个可亲和性核的融合。

能完成交配的称为性亲和,不能完成交配的称为性不亲和。

1)质配的结果时形成了含有两个亲本细胞核的双核细胞。

3)减数分裂: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二倍体细胞形成四个细胞,每个细胞中细胞核的染色体数目减半,使得经核配形成的二倍体细胞核恢复为原来的单倍体状态的过程。

5.菌物有性孢子的类型

2N:结合孢子和卵孢子形成于核配后,减数分裂前,为二倍体的厚垣孢子,到萌发时才进行减数分裂形成单倍体。

1N:子囊孢子和担孢子都是减数分裂后形成的有性孢子,为单倍体。

异核现象(heterokaryosis):不同性状的两株菌丝相互融合,导致在同一细胞内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基因型的细胞核的现象。

异核体的生物学意义

准性生殖(parasexuality):在不进行有性生殖(减数分裂)的情况下,菌物发生有丝分裂导致基因重组的过程。在够巢曲霉中首先被发现。

指菌物的孢子从萌发开始,经过生长和发育,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整个过程。

利用有机氮的很少。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