辻政信重大事件

2025-02-16 07:37:06118 次浏览

最佳答案

1934年8月1日,辻政信大尉被调任陆军士官学校学员中队长,表面上是为了压制皇道派,实则是东条英机作为统制派的策略。辻政信利用间谍学生监视皇道派,甚至策划了政变计划,企图推翻当时的政府。尽管他成功清除了皇道派势力,但自己也因参与谋反而受到停职一个月的处分,随后被调往驻水户的步兵第2联队,这是他事业的一个低谷。

在诺门坎事件中,辻政信支持石原莞尔的国防观点,认为对苏联的强硬打击是必要的。1939年5月,第23师团在巴丹遭遇惨败,尽管小松原道太郎中将领导的部队一度取得局部胜利,但最终被苏军全面击败,导致日军损失惨重。

在满洲的活动中,辻政信经历了陆士事件后,被发配到第二联队。他在此期间负责青年军官的战术教育,并在后来的“二二六”事件后,被调往关东军兵站课工作,这段经历影响了他,使他开始崇拜石原莞尔,并信奉“大亚细亚主义”。他策划的马来战争和战后失踪也与这一信仰密切相关。

1937年,辻政信在皇姑屯事件和“满洲建国大学”成立中发挥了作用,他的影响力可见一斑。然而,在卢沟桥事件中,他与天津军的矛盾导致其职务调整,最终在关东军内部重新找到了位置,身边尽是昔日的同事和上级。

扩展资料

辻政信(1902.10.01~1968.07.20)陆士36期,陆大43期。 历任步兵第7联队中队长,参谋本部编制班部员,陆士本科生中队长,北支那方面军参谋,关东军作战参谋,第11军司令部部员,支那派遣军总司令部部员,台湾军研究部员,参谋本部兵站班长,第25军参谋,参谋本部作战班长,陆大教官,支那派遣军第3课长,第33军作战主任参谋,第33军高级参谋,第39军参谋,第18方面军参谋,众议院议员,参议院议员。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