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关键是善良
最佳答案
大家先说说,是善良的品质,也就是善心重要,还是能力重要?
众:善心重要。
师:是善心好培养,还是能力好培养?
众:善心。
众:能力。
师:大家的观点不同,有的说能力,有的说善心。我比较赞成能力好培养。善良是人的天性,但是由于后天因素的影响,很多人先天本具的善良品质被埋没了,就像太阳被乌云遮蔽了一样。结果变成获得能力容易,拥有善良的品质反而不易。
能力是后天培养、锻炼出来的,受环境的限制。而善良是人的本能,是一种境界,由自己说了算,不受环境的限制。人的成长要经过三个阶段:知识、能力和境界。第一阶段是学知识。但知识再渊博,如果没有能力,为人处事一塌糊涂,也是个书呆子。
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把所学的知识、理念和智慧运用到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更好地服务社会,利益人群。否则就会像佛教所说的那样——诵经被经转。当你有了知识,获得了能力,这只是人生的第一、第二阶段。第三阶段才论境界,这时候境界才可能高,才显得重要。
人活得是轻松还是累,是成功还是失败,全在境界上下功夫。许多人成功之后并不快乐,因为他只获得了知识、能力和财富,境界并没有提升。世界上很多功成名就的人最后都郁郁寡欢,甚至寻了短见,就是因为境界没有跟上。人生到最后是要靠境界来引导的。
在座的看看自己现在是处于哪个阶段,是知识、能力,还是境界?这三者是阶段性的——在三十岁之前是学知识,之后就应该出来做事,培养和锻炼能力了。倘若三十几岁还在读书,博士读完了还继续读,让别人养着,那就说不过去了。
倘若到五十岁还在培养锻炼能力,你就落后于别人了。人一旦过了五十岁,当别人评价他时,就不会再评价他的知识、能力,而是他的境界。人,提起来靠的是能力,放下靠的是境界。但好多人连提都提不起来,又何谈放下、超越?
一个人再有知识,再有能力,倘若没有境界,大家也会说他俗。一个人被人喜欢、受人尊敬的关键是他有思想有境界,真正取胜于人的也是他的思想境界。在社会上竞争,最初拼的是知识和能力,最后拼的是心胸、器量和格局,也就是境界。境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在为人处事的时候,可以把境界体现得淋漓尽致。回避了人和事,没有了载体,境界也就无从体现。就像风要通过树叶的摇摆、飞沙走石等来体现一样。包括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人品道德,也是在做事的时候体现出来。
没有无心而为的行为,只要做了,就说明内心有这个想法,外在才会有这样的行为和表现。越是不经意流露出来的,越能体现出内在的思想和境界。(禅修 心理学 佛学 灵修 国学 哲学 健康 传统文化 孔子 经典永流传)
东华禅寺方丈万行大和尚,一位用生命去践行佛法、用生命去体证生命本质的智者。
15岁信佛、18岁出家、29岁证得生命本源,30岁复建东华禅寺、7年闭关、17年建寺安僧、12部著作、1万多场开示演讲、千万字著述、17年间向社会捐款捐物数千万元……
从童真入道、闭关证道,到建寺安僧、讲经说法,六度万行,历经了三十余年,找到了一条能让人类证悟本源的解脱之道。
本着普度众生的使命,将一生心血《东华禅》无私付予芸芸众生,殷切期望天下苍生通过学修《东华禅》融通人生四大关系:我与家庭的关系,我与社会的关系,我与国家的关系,我与自然的关系,从而获得幸福圆满的人生。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