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苏轼的诗守岁怎么念
最佳答案
《守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为: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这首诗的韵脚为“蛇”“遮”“何”“哗”“挝”“斜”“跎”“夸”,根据律诗格律要求,朗诵时一般需押韵,因此这几个字的读音需要特别注意。
-“蛇”“遮”“斜”在古代都读“sh锓zh甓xiá”,但现代汉语中“斜”已无“xiá”的读音,因此现在朗诵时也可读“xié”;
-“挝”读“zhuā”,不读“wō”或“tuó”;
-“跎”读“tuó”,不读“tuō”或“duò”。
此外,由于苏轼是四川眉山人,他的诗中有一些字词保留了当时的方言读音,如“强”在诗中读“qiáng”,不读“jiàng”或“qiǎng”。
这首诗描绘了守岁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及对未来的期望。
诗中提到的“强不睡”反映了儿童在除夕夜的兴奋和不眠,而“相守夜欢哗”则展现了家人团聚的欢乐气氛。
诗中还提到了“晨鸡”和“更鼓”,这些细节描绘了守岁之夜的氛围。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则形象地描述了守岁过程中时间的流逝和夜色的深沉。
最后两句“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以及珍惜当下的决心。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苏轼独特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和时间的深刻思考。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苏轼对时间的珍惜以及对未来的期望。
同时,诗中的细节描绘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古代守岁的习俗。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