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如何防治职业病

2025-02-19 14:22:1385 次浏览

最佳答案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建立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的机制,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网友咨询:

 用人单位如何防治职业病?

 律师解答:

 用人单位应当采取下列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

 (一)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二)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三)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四)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五)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六)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设立除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设立条件外,其工作场所还应当符合下列职业卫生要求: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二)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

 (三)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

 (四)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

 (五)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

 (六)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关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其他要求。

 律师补充:

 用人单位应当保障职业病防治所需的资金投入,不得挤占、挪用,并对因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用人单位必须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用人单位为劳动者个人提供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必须符合防治职业病的要求;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

 发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用人单位应当立即采取相应治理措施,仍然达不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必须停止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经治理后,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重新作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第二条 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职业病防治活动。

 本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