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关于重阳节的书法作品
最佳答案
关于重阳节的书法作品如下: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九为阳数,两九相重,所以称为“重阳”。古人以重九为吉祥之日,赏菊、登高、佩茱萸、祭祖、求长寿、佑安宁,文人吟诗作对,墨客挥毫写意,留下不少珍贵的书法。秋风起,菊花黄,欣赏这些书法,秋日也醉人。
蔡哲1336-1396,字思贤,武昌今湖北鄂城人。初随陈友谅,旋归附朱元璋,为朱元璋一统天下的说客,洪武二年136正月任参知政事,五月二十日,设福建行省,以蔡哲为参政,为官廉明自持。
此词作于1929年重阳节,毛泽东在闽西征途中,欣逢重阳佳节,触景生情,因成此词。诗情画意,最为浓郁。
它写了战地风光,写得那么鲜明爽朗;它表现了对自然和人生的看法,表现得那么豪迈乐观。天空海阔,气度恢宏。使人读过以后,毫无感到肃飒之气,而会受到无限鼓舞。
节日溯源
重阳之名称由来,得名于古籍《易经》中的“阳爻为九”。在《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又为“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九”为老阳,是阳极数,两个阳极数重在一起,九九归一,一元肇始,万象更新。
因此古人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在古代有饮宴祈寿之俗。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谓“两九相重”,故曰“重九”,同时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谓之“重阳”。明代张岱著《夜航船》云:“九为阳数,其日与月并应,故曰‘重阳’。”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