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广东醒狮特点
最佳答案
广东醒狮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其制作工艺精巧。主要以竹蔑和纸为材料,首先扎制出狮头,再用纸朴装饰,眼睛、耳朵和嘴巴等部位设计成可以活动的部分,覆盖上猪缤、马撰或植物织物,晾干后涂上各种颜色并上光油定形。醒狮的独特之处在于头部多出一角,据说是为了避开皇家的禁忌,使其在表演中不易受到限制。醒狮头的重量范围从3.5公斤到6.5公斤,分为四类,而传统的狮尾长度为4米,现代则调整为2.6-3米,以保证舞动的灵活性。
醒狮种类繁多,如金狮(太狮),象征尊贵,用于重要场合,其地位崇高,其他狮子需对其表示敬意。黑狮、红狮和彩狮则代表不同的历史人物,分别体现不同的性格特质。地方特色也体现在醒狮的名称上,如南海的大头狮、鹤山的鸭嘴狮等,各有其独特之处。
醒狮表演的音乐以鼓为主,配以锣、钱,营造出热烈的氛围。鼓点的强弱、快慢变化丰富,与醒狮舞的套路和动作紧密配合。击鼓技巧讲究,鼓谱有三星鼓、五星鼓和七星鼓等多种。观看中国醒狮舞的鼓乐队表演,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享受,如南海醒狮在1990年的国际比赛中所受到的赞誉所示。
醒狮舞的动作融合了南拳功夫,包括四平马、子午马、麒麟步等,动作刚劲有力,技巧高超。表演程序丰富多样,如出洞、下山、过桥等,其中采青是最具高潮的部分,分为“采高青”和“采地青”等多种类型,难度大且技巧要求极高。此外,还有如“狮子花灯”、“狮子吐球”等传统绝活,以及现代竞技性的“高桩狮”、“梅花桩狮”和“狮子走钢丝”等新形式。
扩展资料
醒狮,属于中国狮舞中的南狮,是地道的广东民间舞,是广东舞苑中的一宝。历史上由唐代宫廷狮子舞脱胎而来,五代十国之后,随着中原移民的南迁,舞狮文化传入岭南地区。明代时,醒狮在广东出现,起源于南海县。现流传于广东、广西及东南亚各国华侨中间;在广东境内主要分布在佛山、遂溪、广州等县市。广东醒狮被认为是驱邪避害的吉祥瑞物,每逢节庆,或有重大活动,必有醒狮助兴,长盛不衰,历代相传。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