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经典古诗词

2025-03-06 21:56:1491 次浏览

最佳答案

1、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2、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

3、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4、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5、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郑谷《菊》

6、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7、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8、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衡知洞重阳节:重阳节是指农历九月九日那天,因为在《易经》中,“九”为阳数,“六”为阴,所以,农历九月九日,“重猛运九”,则为“重阳”,“九九”谐音“久久”,有长久之意,是个直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因此,祭祖和敬老活动常常在重阳节进行。由王维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莱英少一人。” 可知道,插莱英、登高是重阳节的风俗。因此,重阳节又称为“登高节”“莱英节”。 此外,因为在重阳有和菊花酒的习惯,所以,也称“菊花节”。重阳节始出现在三国时代,见曹丕《九日与钟踩书》中。重阳节的历史由来,重阳节最早形成于战国时期,在唐朝正式被定为民间节日。重阳糕也被人们称作花糕、菊糕、五色糕,它是重阳节特有的食物之一。当今的重阳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糕,在九九重阳节到来之际,登高和赏菊是主要的活动之一。而关于重阳节的由来,主要是源于道教的一个神仙故事: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一旦它出现,家家户户就会有人咐枯病倒,甚至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踩,惨不忍睹。当时汝南县有个青年叫恒景,有一年瘟疫夺走了他的父母,自己也差点儿丧了命。恒景病愈后,一心想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害,所以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恒景历经艰险,终于在一座古山里找到了一位法力无边的仙人,仙人为他不辞劳苦、为民除害的精神所感动,决定收他为徒,给他一把降妖宝剑,并密传授降妖剑术。恒景废寝忘食,日夜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有一天,仙人把恒景叫到跟前,对他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如今你的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这时,仙人送给恒景一包莱英叶,一瓶菊花酒,同时也传授到他避邪秘诀,让恒景立即骑着仙鹤赶回家去。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九日早晨,他按照仙人的嘱咐把乡亲们领到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莱英叶,一盅菊花酒。而在中午时分,大地迎来以一片狂风怒号,北风骤起,天香地暗的迹象,随着几声凄厉地吼叫,瘟魔冲出汝河,扑到山下。就在这时,癌魔突然闻到莱英的奇味和菊花酒的醇香,脸色变更,恶恶发抖,不敢前行。说时迟那时快,恒景手持降妖宝剑,立即奔下山来,经过几个回合的激烈搏斗,恒景将温魔刺死,瘟疫消除。从此,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登高避疫的风俗便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