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莫霍面是如何被发现的
最佳答案
1. 莫霍面的发现归功于1909年的一次地震研究,当时克罗地亚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注意到地震波到达观测站的时间比预期的要快。
2. 在莫霍面这一界面上,纵波速度从大约7.0公里/秒激增至8.1公里/秒,横波速度也从4.2公里/秒急剧提升至4.4公里/秒。
3. 莫霍面的深度在大陆下方平均约为33公里,在大洋底部平均约为7公里,全球平均深度大约为17公里。
4. 这一速度的突变后来被证实是普遍存在的,为了纪念莫霍洛维奇的贡献,这一界面被命名为“莫霍面”,标志着地壳与地幔的分界。
5. 古登堡面是地球内部的一个界面,位于大约2900公里深度,它区分了高密度的固体地幔和具有液态性质的外核。
6. 当横波到达古登堡面时会消失,而纵波虽然可以通过,但速度会显著下降,从13.72公里/秒减至8.06公里/秒。
7. 古登堡面的发现归功于美国地球物理学家古登堡,他的研究始于1914年,因此这一界面以其名字命名。
8. 康拉德面是地壳内部的另一个界面,它标志着纵波速度从6公里/秒变为6.6公里/秒的突变。
9. 康拉德面于1925年由康拉德首次提出,将地壳分为花岗岩层和玄武岩层两个不同密度的层。
10. 尽管如此,前苏联在科拉半岛钻探的12公里深孔并未发现康拉德面,这使得人们对该界面的全球普遍性存在不同看法。
11. 内外核的界面位于大约5120公里深度,附近纵波速度从10.36公里/秒增至11.03公里/秒,并且出现了由纵波转换的横波。
12. 这表明从这一界面开始,物质主要由固态组成,因此可以将地核进一步分为液态外核和固态内核,而两者之间还存在一个过渡带。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