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活动区规划与布置的主要策略

2025-03-12 14:15:05104 次浏览

最佳答案

主要策略:

1、干湿与动静分区

区域活动的环境要根据活动的内容、活动的特点来进行合理的布局:如美工区、科学区要用水,而图书角不需要水,应该分开;建构区、表演区、音乐区等属于热闹的“动”区,而图书区、数学区等活动量较小,需要安静,这样两类区最好离得远些,以免相互干扰。

2、相对封闭性

活动区之间形成间隔,使每个区域独成一体,有利于幼儿在区域内的活动,特别是对于一些独立操作性较强的活动区。不同的活动区、不同年龄的幼儿有不同的要求。图书区的封闭程度要高一些,而美术区、娃娃家则可以开放一些,以便于取水、换水和出入方便。

小班幼儿因为注意的有意性和稳定性较差,很容易被外界的刺激影响,所以需要封闭程度高的环境,而大班则应加大开放性,以利于活动内容的丰富和区域之间的交流。

3、就近设置

各种设备、材料应尽量放在幼儿伸手可及之处,刺激并便于幼儿充分利用其开展活动。切忌束之高阁,限制幼儿利用。美工区由于经常需要用水,最好离水源近一些;科学区、运动区需要自然的光线,而且经常需要将活动延伸到户外场地,最好选择向阳和接近户外的一面。

扩展资料:

活动区的规则制定

1、一方面教师要善于用环境来暗示规则,如整齐有序的材料摆放、清楚明显的标志都会潜移默化的鼓励幼儿玩好后把原物放回,收拾整齐。

2、另一方面,教师要明确制定一些规则,如每个活动区的人数、进入活动区的标志、在每个活动区应当如何开展活动、活动后如何收拾整理等,以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规则是保证区域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教育措施。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