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材料力学性能复习资料
最佳答案
一、主要知识点
1. 拉伸断口的形貌特征。宏观断口呈杯锥状,包含纤维区、放射区和剪切唇三个区域。
2. 应力状态软性系数。单向压缩下为2。
3. 韧度作为衡量材料韧性的指标,反映材料断裂前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
4. 形变强化(加工硬化、应变强化)现象在均匀塑性变形阶段出现。
5. 脆性材料抗压强度远高于抗拉强度,韧性低、塑性低,硬度和刚度相对较高。
6. 提高疲劳寿命的措施包括选用抗疲劳材料、采用锻打制造毛胚、热处理提高疲劳强度、消除应力集中点。
7. 增大加载速度可使韧性材料变为脆性材料。
8. 塑性判断依据为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
9. 扭转试验特点包括应力状态软性系数增加、试样塑性变形均匀、明确断裂方式、显示金属表面缺陷敏感性和研究初始塑性变形。
10. 蠕变现象表现为缓慢产生塑性变形。
11.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方式有滑移和孪生。
12. 韧度状态包括静力韧度、断裂韧度、冲击韧度。
13. 断口特征由纤维区、放射区和剪切唇组成。
14. 静载荷作用下失效形式为塑性变形和断裂。
15. 硬度实验方法主要有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维氏硬度。
16. 脆性断裂极易引发安全事故。
17. 变动应力分为规则周期变动应力和无规则随机变动应力。
18. 疲劳失效过程包括裂纹产生、裂纹扩展和瞬时断裂。
19. 脆性材料的冲蚀磨损特征为裂纹形成和快速扩展。
20. 金属蠕变变形机理包括位错滑移、扩散和晶界滑动。
二、名词解释
1. 加工硬化:金属材料在冷变形过程中强度、硬度提高,但塑性、韧性下降。
2. 解离断裂:正应力作用下在晶面(解理面)上的穿晶断裂。
3. 应力状态软性系数:材料最大切应力与最大正应力的比值。
4. 缺口敏感度:缺口试样抗拉强度与标准试样的比值,表征材料缺口敏感性。
5. 应力强度因子:描述裂纹尖端弹性应力场强度。
6. 冲击吸收功:金属在冲击载荷作用下断裂时吸收的功,单位为焦耳。
7. 疲劳极限:材料在无限次交变载荷作用下不产生破坏的最大应力。
8. 应力腐蚀:金属在腐蚀介质和拉应力共同作用下产生的破坏形式。
9. 蠕变:材料在恒定拉伸力作用下随时间逐渐变形的现象。
10. 磨损:物体表面在相对运动中材料损失的现象。
11. 缺口效应:缺口根部附近区域的塑性变形。
12. 冲击韧度:材料抵抗冲击载荷的能力,通常用冲击吸收功表示。
13. 低温脆性:材料冲击吸收功随温度降低而降低,导致由韧性变为脆性。
14. 低应力脆断:在低于屈服点应力下的突然断裂。
15. 疲劳源:疲劳裂纹的萌生点,常与表面缺陷相关联。
16. 氢致延滞断裂:氢作用下产生的延滞断裂现象。
17. 接触疲劳:摩擦材料受重复作用的法向和切向载荷产生的疲劳。
三、简答题
1. 弹性模量取决于金属键的本性和原子间的结合力,对结构不敏感。
2. 单向拉伸具有简单性,应力状态较硬;单向压缩可产生塑性变形,适用于脆性材料的观察。
3. 宏观上,低温脆性表现为冲击吸收功随温度降低而下降,微观上与位错运动阻力增加有关。
4. 裂纹扩展的K判据通过比较应力场强度因子KI和断裂韧度KIC来预测裂纹失稳扩展。
5. 金属疲劳断裂特征包括低应力循环延时断裂、脆性断裂和对缺陷敏感。
6. 外因包括板厚、温度、应变速率;内因涉及化学成分、晶粒尺寸、相结构、夹杂和第二相等。
7. 三点弯曲和四点弯曲的加载示意图包含力点位置和测力点,抗拉强度可通过公式推导。
8. 疲劳裂纹由微观裂纹形成、长大和连接而成,阻止方法包括细晶强化、固溶强化等。
9. 蠕变过程分为减速、恒速和加速三个阶段。
10. 不对称循环疲劳强度、耐久强度、疲劳裂纹扩展门槛值、接触疲劳强度属于交变载荷力学性能。
11. 磨损分为磨合、稳定和剧烈三个阶段。
12. 空间飞行器材料应保证结构刚度和轻质,弹性模数指标衡量其弹性性能。
13. 冲剪力的计算需考虑抗剪切性能指标。
14. 拉伸试验力与伸长量关系曲线可用于确定强度和塑性。
15. 金刚石圆锥压头用于确定洛氏硬度。
16. 金属弹性变形本质为晶格在外力作用下的弹性畸变。
17. 缩颈是应变硬化和截面减小的共同结果。
18. 温度、应变速率和应力状态影响屈服强度。
19. 机件的失效形式包括磨损、腐蚀和断裂。
20. 断裂前塑性变形分为均匀和集中两个阶段。
21. 裂纹扩展基本形式包括张开、划开和撕开。
22. 疲劳裂纹通常从应力集中、材料缺陷或两者结合处开始。
23. 防止氢脆的措施包括环境控制、工艺优化和材质选择。
24. 典型疲劳断口特征包括疲劳源、裂纹扩展区和最终断裂区。
25. 常用塑性指标为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
26. 磨损试验包括实物和实验室方法。
27. 缺口冲击韧性实验可用于评估某些低温脆性转变的材料,不适合评估总是脆性的材料。
28. 疲劳断口特点包括疲劳源、贝壳状或海滩状条纹、疲劳裂纹扩展区和最终断裂区。
29. 弯曲试验与拉伸试验相比,操作简单、反射表面缺陷灵敏。
30. 冲击弯曲试验主要用于质量控制和韧脆转变温度测定。
31. 金属疲劳断裂特征为低应力循环延时断裂、脆性断裂和对缺陷敏感。
32. 提高抗黏着磨损能力的措施包括优化材料配对、热处理、改善润滑条件。
33. 金属高温力学性能行为包括蠕变现象、强度随时间变化、沿晶断裂和应力松弛。
34. 洛氏硬度实验方法简便、损伤小,测量范围广,但结果有局限性。
四、计算题
1. 直径10mm、标距长50mm的拉伸试样,拉力30KN时,标距伸长53mm,最终恢复原状。
(1)计算材料弹性模量和试样工程应力及真应力。
(2)在36KN和64KN拉力下,开始和断裂时的屈服极限、抗拉强度(断裂极限)、断后伸长率、断面收缩率。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