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唐代学子宴是什么
最佳答案
关于唐代学子宴是曲江宴
曲江宴是唐代进士们最盛大的庆祝活动之一,这个宴会是在长安东南的曲江亭举行的,所以被称为“曲江宴”。唐朝的时候,春榜上的进士和朝廷官员们都会在这里欢聚一堂,共同庆祝这个喜庆的时刻。
宴会不仅仅只是吃东西,这个宴会还会举办一些有趣的活动,比如诗词朗诵、音乐演奏等等,可以说是集文化、娱乐、社交于一身的盛宴!
八珍宴一般是指“周代八珍”,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宫廷宴之一,是周朝迁都洛邑后,宫廷饮食得到较快发展的代表。
曲江宴是唐代流行的“毕业”宴会,因设于长安城东南的曲江一带而得名。进士中榜后会在曲江沿岸举行宴会,之后学子们各奔东西,也被称为“离会”。八珍宴是古人用八种食材或者八种烹调法制作的宴席
古代中国,早在魏晋时期便出现了以庆祝学子、晚辈加官进禄为主题的宴请,到了唐代,由于科举考试体系的形成,各种宴请才有了固定的形式。
但及第学子的宴请并不是随便吃的,十分有讲究。以唐代为例,文科考生便有“鹿鸣宴”、烧尾宴”、“闻喜宴”、“相识宴”、关宴”等各种规格和形式的吃请,这些宴请是唐代科举生活中一道独特风景。
相关拓展知识
由于经济发达,唐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也高,时人最喜欢聚餐,公私宴集盛行。如朝廷便有一种会食”制度,即把公事拿到饭桌上来谈。会食又称“堂饭”,百官一起聚会,规模很大。遇到人生三大喜事之一的“金榜题名”,自然更要聚了。
鹿鸣宴是唐代地方官员为本地通过乡试学子(新科举人)举办的一种宴请,时间一般放在放榜的次日。因宴会上演奏《诗经》中的《鹿鸣》篇助兴而得名,是在周代“乡饮酒礼”基础上演变而来的聚会形式。到后来,菜肴中真的出现了鹿肉,此宴成了名副其实的鹿鸣宴,一直盛行到清末。
鹿鸣宴曾在唐至清代的科举和教育文化体系中延续了一千多年。在主要是为得解举子饯行、励志的北宋,鹿鸣宴还相对普及;南宋则更多地强调鹿鸣宴古礼仪制和政教功能的恢复,缺少改造和更新,其繁文缛节又加重了地方的经济负担,使之难以为继,故几成废礼。
在唐代,比鹿鸣宴高级的聚会是闻喜宴,这是新科进士的宴请,普通举人是没有资格参加的。到了宋代,以学子为主角的宴请同样盛行,聚会的规格更高。在唐代闻喜宴基础上,出现了相当于国宴的“琼林宴”。
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亲自宣布登科进士名次,并赐宴庆贺。这种宴会,因设在御花园琼林苑中而得名。1256年(南宋宝佑四年)状元、民族英雄元文天祥便曾参加过琼林宴,并写下了御赐琼林宴恭和诗》。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