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广西三月三节手抄报内容
最佳答案
1. 农历三月初三,亦称“三月三”,是壮族人民庆祝歌圩的节日。歌圩,这一节日活动,在壮族语中称作“欢龙垌”,寓意田间劳作之余的歌唱;亦有的地方称之为“欢窝敢”,意指在洞穴之外的歌唱活动。
2. 过去,壮族人民并不常建造寺庙,他们的神像被安放在岩洞之中。岩洞被视为神圣之地,需保持庄严,因此人们唯有在洞外才能高歌。广西如今成为歌声海洋,这都要归功于歌仙刘三姐的亲口传授。这反映了壮族歌圩节的起源与刘三姐紧密相连。
3. 相传刘三姐是唐朝人士,降生在我国广西宜山的渔民家庭。她自幼酷爱山歌,成年后不仅容貌美丽,而且歌喉婉转,随口就能唱出美妙的歌曲。当地财主莫怀仁企图强抢刘三姐为妻,但她坚决不从。莫怀仁命令将她抛入河中,刘三姐却顺着水流来到了柳州,幸运地得到了救助,并在鱼峰山下生活下去。
4. 消息传开后,村民们纷纷前来学习唱歌。刘三姐后来与一位青年猎人结为连理,并在当地继续传授歌曲。得知这一情况后,莫怀仁勾结官府,企图将刘三姐夫妇一同投入鱼峰山下的小龙潭。就在半夜时分,月色朦胧,当村民们将他们救起时,突然刮起一阵清风。
5. 众人目睹刘三姐与青年猎人骑在一条大鱼背上,边唱边飞升天际。自那以后,人们都相信刘三姐已升仙,并称她为“歌知慧仙”。为了纪念这位歌仙,每年农历三月三,即刘三姐“升仙”的日子,人们会连续三天三夜唱山歌,由此形成了歌圩的传统。
6. 歌圩节的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千年之前。在宋代出版的《太*寰宇记》中,就有壮族人民“男女盛装……聚会唱歌”的记载。自宋元时期起,壮族山歌得到显著发展,歌会变得极为流行。到了清代,歌圩更是发展成数百甚至数千人共同参与的盛大活动。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