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

2025-03-15 10:25:5990 次浏览

最佳答案

地理区域的概念在于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特定指标与方法划分的空间单位。区域具有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和可变性等特点。区域划分是基于其内部的独特性与外部的关联性。例如,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两者同为平原地区,均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

然而,两者在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地条件和矿产资源等方面存在差异。长江三角洲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气候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水热条件优越;而松嫩平原位于东北地区的中部,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具有一定的大陆性特征,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

在土地条件上,长江三角洲主要为水稻土,耕地多为水田,分散分布,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则以黑土为主,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矿产资源上,长江三角洲资源较为贫乏,而松嫩平原有丰富的石油等资源。

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显著。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地理差异影响了农业的发展。长江三角洲的水热条件适合发展水田耕作,一年两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则受水热条件限制,适合发展旱地耕作,一年一熟。长江三角洲水网丰富,适合发展水产业;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地理环境对区域工业发展也有重要影响。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其地理位置优势在于沿海航线的中枢和长江入海口,有利于内外联系。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形成综合性工业基地。松嫩平原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得益于丰富的石油资源及其周边地区的煤、铁等资源。

区域的发展阶段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显著。在早期阶段,地理环境限制了农业的发展,长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随着农业社会的发展,船作为交通工具的广泛应用,长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使得长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是耕作业的限制条件。人口从北方至南方的大规模迁移使得长人口越来越稠密。优越的气候条件使得长成为我国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

农业社会后期,工商业的发展导致长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积减小。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降低。长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华北平原。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