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高老头的悲剧是由于他的什么教育?
最佳答案
巴尔扎克 作品《高老头》,其中高老头是一位具有悲剧色彩的人物,他的命运是悲剧性的,最后的结局也是悲惨的,但是是什么原因造成他的悲剧呢?高老头的悲剧主要是因为他对女儿的失败教育造成的,他的太过伟大的父爱,这不仅造成了他的悲剧,也使得他的女儿们的命运变得具有悲剧性。高老头在生意上是一位当之无愧的智者,在大饥荒的年代发了家,但他作为父亲却是失败的,虽然他对女儿的爱是无私的,不可否定的,但是他的爱的方式是错误的,这种错误的方式造成了他的女儿们的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甚至使她们丧失了做人的最本质的人性——“爱父母”,在她们的眼睛里“金钱”、“地位”、“虚荣心”、“情人”等任何一种能让他们体现身份的东西都要比自己的父亲重要,在她们看来父亲只是供给她们金钱的工具,在高老头的钱财被炸得一干二净的时候,她们就把他当作绊脚石一样踢开。这样的现象在当今社会可以说是普遍存在的,这样的现象只怪子女的不孝吗?下面就来分析一下高老头的父爱。
一、时代因素造成的悲剧
高里奥是一位资产阶级暴发户,他所处的时代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交涉的时代,并且资产阶级势力逐渐的取代封建阶级的地位。就是这个时代造就了高老头的商业成就,同时这个时代的金钱至上的观念也扎根在这个时代中的人的心中,高老头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们爱钱,视金钱如生命,为了获取钱财而不惜一切代价。但是高老头除了是资产阶级暴发户以外,他还是一位父亲,而且是一位非常爱女儿的父亲,这位父亲除了爱钱更爱他的女儿。一个人表达爱的方式,往往是把心爱的东向给他所爱的人。所以,这位父亲把视为生命的金钱全部花在了比他生命的女儿的身上,他给她们最好的东西,只要那个东西能用钱能买来。的确金钱的能力是强大的,它不仅买到了贵族教育,豪华马车,更使她们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这种虚荣心使他们忘记自我,泯灭良心,她们只爱为她们铺路的钱,所以当高老头一文不值时,他也就失去了心爱的女儿。那个时代中的虚伪、拜金、奢华、跻身上流社会等价值观影响每一个人,高老头凭借自己的钱财让自己女儿享受的教育让这种时代的价值观深入她们的骨髓,同时她们也看到了父亲正是用金钱买来的高贵的衣服,奢华的食物,甚至是她们的人生之路都是用钱铺成的。这种金钱能买到一起切的思想根植于她们的思想之中,这种时代背景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造成了高老头和他的女儿们的双重悲剧。
二、畸形的父爱造成的悲剧
除了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高老头父爱本身也是存在问题的。在《高老头》中有两位父亲的形象让人印象深刻,除了高里奥以外,另外一位让人印象深刻的父亲便是维多利的父亲。这两位父亲有两个共同点,一个是他们都是有产者,都是富有的父亲;另一个是他们的妻子都已经过世,并且给他们留下了女儿。可是这两位境遇相同的父亲对待女儿的态度确实截然不同。高里奥视他的女儿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他对女儿的爱是无私的;但是维多利的父亲对待女儿是冷漠的,冷漠的程度要比对陌生人冷漠的多,在维多利去看他的时候,他甚至不让他坐下,叫他小姐而不是女儿。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他们对待女儿的不同的态度呢?这就要看他们对待他们妻子的感情了,维多利的父亲不爱他的妻子,甚至因为他的妻子没有陪嫁而讨厌他的妻子,所以他也就讨厌维多利了。但是高里奥爱他的妻子,连她置办的餐具他都爱不释手,他的妻子是大户人家的小姐,可是高里奥壮年的时候就病逝了,在他妻子死后,他对自己的爱也就转移到了他的两个女儿的身上,“他把女儿当作情妇一样供养着,愿做她们的宠物,她们玩弄的小狗”。然而这种杂糅着爱情的父爱是不健康的父爱,成长于这种父爱下的孩子,当然会产生不健康的后果,这也是造成悲剧的又一原因。
三、父爱的不正错的表达方式造成了悲剧
爱本身是没有错误的,错的只是爱的形式和对待爱的对象的心里。高老头表达爱的方式是错误的,他无条件的用金钱来满足女儿们的需要。高老头的确爱他的女儿们,同时也认为父亲是应该爱女儿的,当他听到维多利的父亲对待维多利的冷酷无情时指责他为野兽。但是他也许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父爱,他的女儿们也许没有体验过真正的父爱。真正的父爱不光是一味的满足,还要有责备。正如一个失去了母亲的孩子很难体会到一个善良的继母的爱一样,因为善良的继母永远不会打骂孩子的,没有打骂和责备的母爱不是真正的母爱,父爱也是如此。既然高里奥的女儿从来没有体验过真正的父爱当然也不会真的爱她们的父亲了,所谓棍棒下出孝子,就是这个道理。
高老头的悲剧是很值得我们反思,巴尔扎克在200年前描绘出了当今社会的现象,在我们宠爱孩子之后,会怪他不听话,不孝顺,一个孩子的过错大部分都是源于父母的教育,通过这部作品我们应当重新审视一下我们的伟大父爱、母爱了。
《高老头》成书于1834年,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最优秀的作品之一。这部作品在展示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方面,在反映作家世界观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方面,在表现《人间喜剧》的艺术成就和不足之处方面,都具有代表意义。其艺术风格是最能代表巴尔扎克的特点的作品之一。
19世纪上半叶是法国资本主义建立的初期,拿破仑在1815年的滑铁卢战役中彻底败北,由此波旁王朝复辟,统治一直延续到1830年。由于查理十世的反动政策激怒了人民,七月革命仅仅三天便推倒了复辟王朝,开始了长达18年的七月王朝的统治,由金融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高老头》发表于1835年,也即七月王朝初期。刚过去的复辟王朝在人们的头脑中还记忆犹新。复辟时期,贵族虽然从国外返回了法国,耀武扬威,不可一世,可是他们的实际地位与法国大革命以前不可同日而语,因为资产阶级已经强大起来。刚上台的路易十八不得不颁布新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向资产阶级做出让步,以维护摇摇欲坠的政权。资产阶级虽然失去了政治权力,却凭借经济上的实力与贵族相抗衡。到了复辟王朝后期,资产阶级不仅在城市,而且在贵族保持广泛影响的农村,都把贵族打得落花流水。复辟王朝实际上大势已去。巴尔扎克比同时代作家更敏锐,独具慧眼地观察到这个重大社会现象。
《高老头》着重揭露批判的是资本主义世界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小说以1819年底到1820年初的巴黎为背景,主要写两个平行而又交叉的故事:退休面粉商高里奥老头被两个女儿冷落,悲惨地死在伏盖公寓的阁楼上;青年拉斯蒂涅在巴黎社会的腐蚀下不断发生改变,但仍然保持着正义与道德。同时还穿插了鲍赛昂夫人和伏脱冷的故事。通过寒酸的公寓和豪华的贵族沙龙这两个不断交替的主要舞台,作家描绘了一幅幅巴黎社会物欲横流、极端丑恶的画面,披露了在金钱势力支配下资产阶级的道德沦丧和人与人之间的冷酷无情,揭示了在资产阶级的进攻下贵族阶级的必然灭亡,真实地反映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特征。
作者简介
巴尔扎克(Honorede Balzac,1799~1850)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一生创作96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总名为《人间喜剧》。其中代表作为《欧叶妮·格朗台》、《高老头》。100多年来,他的作品传遍了全世界,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称赞他“是超群的小说家”、“现实主义大师”。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