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孔箫的吹法 初学者

2025-03-19 00:37:2068 次浏览

最佳答案

八孔萧的吹法:

一、姿势

持箫姿势原则顺人体自然,双手持箫按孔一般以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南管古老方式刚好相反,何者在上独自练箫无妨,对将学八孔箫或兼吹笛则有关,乐团中习惯相同会方便些。

因为八孔箫的最下孔是开在稍侧面,换手就需重开孔,吹笛是横吹,就有左右问题。按孔手指以最轻松能盖满音孔为原则,下方的手最好稍稍斜度向上,根据最下孔以指脸盖孔,依序上来越高手指更接近指中盖孔,将有助於按孔的灵活度。也有助於大型箫的吹奏。

为维持换气的顺畅,身体要维持挺直腰杆,不管是坐姿或立姿或慢步间吹奏,维持直立的腰身,以利呼吸换气自然平顺,若是坐姿时切忌躺住椅背及跷脚,必须坐於前方椅子三分之一处,以利身体自然垂直,不必过度紧绷,轻松直立便是。

双肩也必须放松,随乐曲而姿体语言而无妨,切莫高耸双肩,增加身体无谓的负荷。双臂随著按箫的手指而自然垂於两方,箫与身体成约45度角,若南管则略仰於45度,南管箫有凤箫之名,吹箫者双臂象其凤翼。

二、换气

吹箫首重换气方式,因为若换气不适当会影响身体健康,民间传说吹箫致吐血的故事,笔者认为有可能。若方法错误,又是忧郁性格而寄情箫声,吹箫会有持续性停不住的情形,不觉中长时间对健康会是慢性的大损害。

一般人呼吸都以胸部的肺部呼吸,吹箫或其他吹管乐器,含歌唱,都需要练习含腹部的呼吸,胸部呼吸的容量有限,吹箫容易疲劳与头晕,一方面是会有气不够的感觉,对肺部也会有损害。

吹箫以腹部呼吸为先,就是深呼吸及下腹的呼吸方式为首,胸腹同时使用为辅,的呼吸方式,一般的吹奏都以下腹部作为换气空间,必要的长乐句段落需要一气呵成时需胸腹同时使用。

腹式呼吸在打坐或练功都有用到,在吹箫的练习上,可以透过哈气法练习,就是练习在镜子前哈气,可以看到雾气的现象就是腹部哈出来的气,熟练了哈气的换气方式,用来吹箫练习时,先吹筒音,将洞箫尾端接近镜子,吹出箫声后,镜子也会有雾气,那就是腹部的气出来了。

用镜子来检验自己的方法有没正确,是笔者个人的体验方式,可谓简单确实。当已经能将腹部之气呼出,要吸进腹部乃简易自然之事,因为那里空间已经被挤压没气了,只要一吸便深入腹部,因此先有正确的呼气法也是方式之一。

确定自然的腹式呼吸,可请旁人注意吹箫时的身体变化,吹箫时肚子是慢慢消下去,吸气时腹部是凸出,而不是只有胸部在变化。

至于吸气是由鼻子吸气或嘴巴吸气,若是自己练箫修身养性,以鼻子吸气是最好方式,若为演奏或录音,则需要练习鼻口同时进气的功夫,迅速又减少换气声音。

大部分的人吹箫都会有喉咙的异声,这情形有些人即使非吹管乐器,例如拉胡琴也会有,都是身体没有完全放松,这需要一段时间的调整自己吹箫的用力点,多馀的紧张尽量消除,就像高耸的双肩一班。

三、口风

洞箫音色的关键性影响在口风,口风气息的控制是吹箫最重要且最基础的技巧,吹箫的功力在这上面可以看出来,因为口风与气息的控制能力演变的技巧很多。

例如强弱音的控制,箫声音色的改变,乃至循环换气都与口风有关,笔者个人认为在口风控制上,每支箫多少都需要经过适应期,以达到驾驭自如,在经验上,每次吹箫也都有口风的适应期,尤其隔一阵子没吹箫,一开始吹就需要经过口风适应期,大约十分钟到半小时。

扩展资料

吹唐式吹口在口风控制上需要让出气扁平,吹高音更扁细,让气束压力强,而不是加大力气吹出来,而是嘴唇控制松紧,低音时下嘴唇稍后,让上嘴唇相对在前,口风松,箫音就低浓。

吹南管箫的口风属於椭圆气束,尤其高音时,变得细窄时可以是小音量的高音,也可以是大音量的高音,完全是口风对气息的控制。

洞箫吹奏音阶约有三个八度音,音孔只有一组八度音,八度音阶的变化在於口风的松紧与气息的强弱变化。基本上高音需要的气息强,口风要细紧,低音要松口风要弱的气息。根据这个原理若吹高音需要更大力气,在实际上是口风缩小,让气流加大,并不是维持原来口风加大力气吹气,这样会很累,方法是错误的。

洞箫的音阶虽然分有:五孔、六孔、七孔、八孔等,在音律上有分为传统音律与现代音律两种,日本尺八与国乐箫都已经是十二律制音阶,只有南管箫维持传统模式。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