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基本概念

2025-04-08 13:42:05100 次浏览

最佳答案

夜晚基本概念指下午6点到次日的早晨5点这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天空通常为黑色,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夜晚气温通常会逐渐降低,而在半夜达到最低。

“夜晚的天空为什么是黑暗的?”这个问题曾经是一个困扰科学家几世纪的难解之谜。在1920年之前,人们对宇宙的认识认为宇宙是永恒且不变的,充满了星系或恒星。在这样的假设下,无论我们向哪个方向看,看到的恒星数目都是无限的,每一个恒星都会有一束光线照射过来,因此在各个方向看到的亮度应该是无穷的。然而,这与我们日常经验中夜晚天空黑暗的现象相矛盾。

为了解释这个问题,科学家提出了奥伯斯佯谬。假设宇宙的数密度为n,距离地球r处,体积元dτ内的恒星照射到地球,贡献的亮度正比于:I ∝ nτ/r²。对体积元dτ进行积分,得到在地球上观察到的总亮度。角度部分积分得到ΔΩ,空间部分积分从0到无穷。计算后发现,总亮度是发散的,意味着天空应该是无穷明亮的,这与我们的日常经验相矛盾。

开普勒天才地将夜晚天空的黑暗看作是宇宙大小有限的证据。他认为,当我们通过恒星之间的缺口眺望时,看到的是一堵围绕着宇宙的黑暗的围墙。这幅图像暗示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小宇宙,而非无边无际的森林。

德谢梭进一步根据恒星的大小和它们之间的平均距离计算,得出只有当宇宙的直径达到约1千万亿光年时,朝任何方向看才能相当于看到一颗恒星的亮度。然而,奥伯斯的解释没有考虑到物质云吸收光辐射后,将提高物质云的温度,从而使物质云发出辐射的能力增强,直至能量达到平衡,物质云与恒星一样明亮。这个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显然,宇宙的基本假设中至少有一条是错误的。我们不能肯定宇宙是否无穷大,宇宙大概充满星系,但我们确实知道宇宙并非永恒不变。我们所知的宇宙起源于150亿年前的大爆炸。由于光速有限,在一个年龄为150亿岁的宇宙中,我们只能观察到最远150亿光年处的星系。即便宇宙是无穷大的,更远的星系发出的光也无法达到地球。根据德谢梭的计算,宇宙至少要有1千万亿岁并且有1千万亿光年大小,才能在夜晚达到一颗恒星的亮度。这远超我们所在宇宙的年龄。因此,只要宇宙诞生于离我们现在足够近的过去某个确定时刻,就不会有夜晚黑色天空之谜。

扩展资料

夜晚指下午6点到次日的早晨5点这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天空通常为黑色,(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在夜晚,气温通常会逐渐降低。在半夜达到最低。晚上也是非常漂亮的,晚上的鸟巢和白天的鸟巢就是两种感觉。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