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荒漠、荒漠化、沙漠
最佳答案
一、荒漠
荒漠是指气候干燥、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植被贫乏的地区,或是一种几乎完全没有植被和良好土壤发育的土地。其气候变化剧烈,风力作用强烈。按地貌形态和地表组成物质可分为石漠和岩漠(也称石质荒漠)、砾漠或戈壁(也称砾质荒漠)、沙漠(也称沙质荒漠)、泥漠或粘漠(也称泥质或粘质荒漠)、盐漠(也称盐质荒漠);按生物气候带或生态系统划分,为草原化荒漠(干燥度4~8)、典型荒漠(干燥度8~16)、干旱荒漠(干燥度16~32)、极端干旱荒漠(干燥度≥32),也有的把此类归入干旱荒漠。荒漠还可以按气候、植被、土壤、地理位置和成因等划分成不同类型。
此外,把高海拔(高山雪线以上)和高纬度(极地)地区终年以冰雪覆盖地面的寒漠(也称冷漠、冻漠、冰漠)归属于荒漠的特殊类型。
二、沙漠
沙漠是沙质荒漠的简称,是地球上以风成沙物质和沙丘覆盖地表的特定区域,即只分布于干旱和极干旱地区的荒漠领域。沙漠是在纯自然作用下,形成于地质历史时期,进入人类历史时期以后,已经成为复杂的自然-社会综合体。
三、荒漠化
1994年《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指出:“荒漠化是各种复杂的自然、生物、政治、社会、文化和经济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并对荒漠化给予了更加明确的定义: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各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使用土地或由一种营力或数种营力结合致使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雨浇地、水浇地或草原、牧场、森林和林地的生物或经济生产力下降或丧失,其中包括:风蚀和水蚀致使土壤物质流失;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或经济特性退化,及自然植被长期丧失。目前,全世界2/3的国家和地区、1/4的陆地面积、近10亿人口受其危害,已被公认为当今世界的头号环境问题。造成我国土地荒漠化、沙化并加速扩展的原因是气候因素,但更主要的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过度放牧,这是草地沙化、退化的主要原因。二是滥樵、滥挖、滥采,这是局部地区土地荒漠化、沙化扩展的重要成因。三是滥垦,在固定沙地及草地上开垦耕地使其变成流动和半固定沙地。四是滥用水资源,一些地区由于大规模开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导致大片沙生植被干枯死亡,沙丘活化。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