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妇言作者介绍

2025-06-26 11:12:41107 次浏览

最佳答案

罗隐(833—909),字昭谏,号江东生,原名横,杭州新城(今浙江桐庐)人。他经历了晚唐从文宗到哀帝的7个朝代,亲历唐王朝从衰落到灭亡的过程。

《旧五代史·罗隐传》记载,罗隐早有才名,诗名传遍天下,尤其擅长咏史,但因诗文多有讥讽,故十次参加进士考试,均未中第。这使他更加愤世嫉俗,改名为“罗隐”。生于动乱年代的罗隐,多愤世嫉俗之作,其杂文集名为“谗书”,蔑视功名富贵,议论纵横。

朱买臣,字翁子,西汉吴县(现在江苏省苏州市)人,汉武帝时上书言事,谏议平息东越叛乱,被拜为会稽(治所在现在江苏省苏州市)太守。晚年依附镇海军节度史钱鏐(liú),任掌书记、节度判官、给事中等职,世称罗给事。

罗隐的创作以杂文小品成就最高,他将小品文题名为《谗书》,并解释称“无其位则著私书而疏善恶,斯所以警当世而诫将来也”。鲁迅评价《谗书》“几乎全部是抗争和愤激之谈”。罗隐的诗也颇有讽刺现实之作。

扩展资料

《越妇言》是《谗书》中的一篇。越妇,指汉武帝时朱买臣的前妻,因朱买臣的家乡,春秋时属越国,故称越妇。朱买臣(?一前115),武帝时曾任会稽太守。朱买臣年轻时家贫,其妻离他而去。后来朱为本郡太守,荣归故乡,路上见到他的前妻和前妻的后夫,便接到官署,住在园中。不久,前妻自缢死。在《汉书》中,这个故事是用来赞美朱买臣的。但在本文中,朱买臣却成了讽刺的对象,讽刺他一旦得到富贵就只贪图享受,不思匡国安民了。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