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箭双雕词语解释

2025-07-15 09:48:0380 次浏览

最佳答案

【词语解释】一箭双雕,源自中国古代成语,拼音为“yī jiàn shuāng diāo”,原指射箭技术高超,能一箭射中两只雕。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唐朝李延寿的《北史·长孙晟传》,讲述了长孙晟在一次宴会上,以精准箭法同时射中两只争夺肉的雕的故事。后来,这个典故被广泛用于比喻在做一件事时达到两个目标,如同一箭同时射中两只鸟,具有显著的效率和效果。

在文学作品中,如老舍的《四世同堂》中,一箭双雕被用来形容人物通过巧妙手段达成双重目的。长孙晟的故事被后人用作比喻,说明在复杂环境中,智谋与技艺的结合可以实现看似不可能的目标。

成语的反义词如“一事无成”和“事倍功半”,强调的是没有收获或付出与结果不成正比。而与“一箭双雕”相近的“一石两鸟”和“一举两得”也表示一次行动得到两个好处,但“一箭双雕”更侧重于目标的精确性和技巧性。

这个成语启示我们,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要善于把握机会,一次行动达到两个目标,既节省了时间和精力,又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长孙晟的故事提醒我们,聪明才智和实际操作能力是实现一箭双雕的关键要素。

扩展资料

一箭双雕出自《北史·长孙晟传》,相传长孙晟看见天空有两只大雕在争夺肉食,他只用一支箭便将两只大雕射了下来。雕,指一种凶猛的大鸟,一箭双雕指一支箭射下两只大雕,原形容箭术高超,后比喻做一件事情达到了两种目的。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