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艾草的来历五十字力争上游
最佳答案
每到端阳节,人们在天未破晓之际,趁着夏日清晨的凉爽,前往郊外或公园采摘艾草。归家后,他们将其插入门户、窗户,有人甚至将艾草插在头发中,或随身携带。这一传统习俗多年来保持不变,颇具情趣。艾草属于菊科,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只是名称略有不同。河南称之为“北艾”,浙江及宁波地区则称为“海艾”,北方也有人称之为“苦艾”,而“艾蒿”则是众所周知的名称。艾草可供药用,尤其是湖北蕲州的“蕲艾”被视为上品,药书中称之为“艾叶”。《荆楚岁时记》一书中,早在梁代便有记载:“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悬门户上,以祛毒气”。艾草因此被认为具有避邪祛毒的功效,人们对其寄予了美好的愿望。医学典籍记载艾叶具有苦温性质,能够温暖子宫,驱寒除湿,调经止痛,理血安胎,并具有止痛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艾草是一种芳香化浊药物,含有辛味软性树脂、挥发性精油、鞣酸、菊糖、氯化钾以及维生素B和C等成分。艾草还被用于治疗头痛、牙痛、胃痛等症状,具有一定的疗效。在针灸疗法中,灸法就是将艾草切碎,用纸卷成条状,点燃后熏灼穴位,这是一种颇受欢迎的医疗方法。端阳节采摘艾草、插艾草于门户的习俗,意在驱除病害。因为端阳节一过,天气便开始炎热,蚊虫等害虫也开始繁殖传播疾病。因此,端阳节进行的这一驱毒祛害的行为,是符合科学道理的。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