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养蝈蝈做什么

2025-08-12 18:33:1689 次浏览

最佳答案

蝈蝈又名蛞蛞或蛐子,是集食用、玩赏于一身的优良昆虫,蝈蝈作为昆虫宠物和天然绿色食品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

蝈蝈,人称“叫哥哥”,属直翅目,螽斯科昆虫。产于我国河北、安微、山东、山西等地。蝈蝈体长约4厘米,宽近1厘米,身体壮实,虫体绿色,因产地不同,颜色深淡不一,一般在淡绿至深绿之间。头部有黄褐色、细长呈丝状的触角,是其感觉器官之一。后足强健、大腹,善跳跃。生于原野草丛、矮林、灌木,平时隐藏于草中,或在植物茎杆上爬行、栖息、觅食。主要吃植物的茎、叶、瓜、果等,食量较大, 是危害农作物的害虫之一。但因其善鸣,故农民捕捉后装入笼中进城叫卖,颇受市民特别是小孩的青睐。

据传,在夏禹的时候,人们就已经很重视蝈蝈这种昆虫了。

到了宋代,开始人工养蝈蝈,明代玩蝈蝈已经非常普遍。

而到了清代,玩蝈蝈则成为了一种潮流!

在北方,这种潮流特别明显。

无论是在蝈蝈的挑选上,还是在放蝈蝈的器皿上,都有专门的讲究。

到最后,终于形成了一整套玩蝈蝈的学问!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